• <option id="yuu6c"></option>
  •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
  •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優秀生為就業棄北大清華奔港 內地高校品牌流失

    2006年07月04日 15:16

      2005年北京高考“狀元”陳秀野拒絕清華遠投香港科技大學引發“北大清華頂尖生源流失”的討論。2006年伊始,眾多網民在網上撰文:“香港大學將北大、清華掃為二流大學”,原因是香港大學頻頻從內地大學挖走優秀師資,并以豐厚的獎學金吸引著眾多考生的眼球。而最近中國博客掀起的“中國科技大討論”,眾多人則將矛頭指向了北大、清華的教學制度,加之數學大師丘成桐對北大的質疑,突然間,北大、清華這些名校被置于風口浪尖,有關 “一流大學”的品牌內涵成了眾多人議論的焦點。

      (據《財經時報》)

      “北大、清華作為一流大學的日子屈指可數�!� “即使是國內名牌大學老師的素質也沒有保證,許多老師只懂討論第三流的問題,學生不會鉆研出第一流的學問�!�

      不論是來自新浪專欄作家薛涌的擔憂,還是數學大師丘成桐的責問,一個不容忽略的問題是,作為百年名校的北大、清華,他們的聲譽已經在遭至多方質疑。對于它的未來走向說法多多,很多人更是擔心他們作為中國一流大學的地位不保,或者與一流大學名不符實。

      6月30日,香港大學給今年內地申請該校求學的學生發出了第一批面試通知,大約有3000名考生接到了通知,這是去年的兩倍。同時香港一些大學也在內地展開了宣傳戰。

      考生資源爭奪戰

      為了網羅成都女孩李卿曦,香港科技大學拋出了39萬港元的全額獎學金

      相比香港方面的攻勢,北京則稍顯得有些平靜。在北大未名湖,隨時能看到三三兩兩漫步的學生,十分悠閑。北大三角地的招生信息和招聘廣告,則吸引著不少前來觀看的學生,從他們的表情看,好像都有點對未來的焦慮和茫然,因為這些即將走出校園的學子馬上就要面臨就業的壓力。

      “一邊是香港在內地擴大招生,一邊是內地就業的壓力�!痹诒贝笾形南狄呀浛嘧x5年的黃語難以掩飾其對北大的感情�!拔耶敃r就是因為喜歡北大的人文傳統而選擇了這里�!钡F實的問題又讓他對自己的選擇多了一份懷疑�!叭チ藥准颐襟w,他們都認為我們缺少新聞經驗而拒絕了�!�

      與他有著同樣困惑的學生還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工資太低,有的是因為所學的東西不適用而無法找到滿意的工作,相反,香港大學畢業的學生卻十分搶手。

      剛接到香港大學面試通知書的李剛說他就是因為這些原因轉投了香港學校。還有讓他心動的就是香港大學豐厚的獎學金。

      成都女孩李卿曦是今年第一個高考新聞人物。據說她高考還沒發榜就手握5所大學錄取通知書,為了網羅她,財大氣粗的香港科技大學拋出了39萬港元的全額獎學金。有學者說,這是香港高校今年在內地拋出的第一顆“糖衣炮彈”。

      面對優秀考生流失的現象,北大有關負責人認為,北大、清華的品牌是無價的,不可能采取香港科技大學那種赤裸裸的金錢攻勢。但在考生這個環節,卻有了來自民間的定價,廣州東莞的橫瀝鎮鎮政府激勵考生們:考上清華、北大獎勵50萬元。

      不惜巨資搶奪優秀考生,對大學品牌有什么影響呢?北大文化產業品牌研究專家齊國偉認為,香港高校即使最終沒有得到這名優秀學生,但新聞效應產生的知名度在品牌方面的價值卻是巨大的。香港高校就是要在內地產生這種效果,是和北大、清華競爭的長遠戰略思路。

      品牌價值大比拼

      2005年香港大學畢業生最高月薪達7.4萬多港元,而北大畢業生有88人爭聘北京郊區的村長助理

      就在李卿曦得到香港科技大學垂青的時候,葉小萌卻正在為能找到一份工作發愁�!拔椰F在每天就是不停地發簡歷,然后不停地去面試,是一個典型的‘面霸’,北大畢業的優越感早就‘面’沒了�!�

      據葉小萌介紹,她同寢室的幾個姐妹,雖然不少找到了“婆家”,但最低的月薪還不到2000元。

      葉小萌的遭遇顯然不是一個特殊的個案。據北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方偉主任介紹,北大2006年共有7743名畢業生(含醫學部);其中本科畢業生(含醫學部)2970人,預計實際參加就業的約4600人。清華大學就業中心主任許慶紅說,目前有70%的本科生還沒有實現就業簽約。

      與葉小萌們面臨的生存危機相比,香港的名校畢業生可謂牛氣沖天,這或許可以解釋內地一流學子將目光從北大、清華轉向香港高校的原因。5月25日,香港著名高校之一的香港大學發布的“2005年度畢業生就業調查”結果顯示,該校99%的畢業生就業或升學,平均月薪1.4萬多港元,最高月薪達7.4萬多港元,該校2006年應屆畢業生已知的聘書多來自國際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公司及跨國企業。

      而在北大應屆畢業生中,有88人爭聘北京郊區的村長助理,其中還有多名博士生和20多名碩士生;清華也有近40名學生參加競爭,博士和碩士的比例占到了五成。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這個調查在高考前出爐是不是港大內地招生人數翻倍的重要原因,但畢業生的流向和起薪是國際上通用的慣例和判斷大學品牌成色的重要指標。

      去年第一次參加內地統招的香港城市大學,今年也是內地考生蜂擁向往的去處。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香港高校,去年不但許諾給17個省市(招生范圍內)的高考狀元提供全額獎學金,還將被清華退回的海南高考狀元李洋招至門下,充當了一個“救英雄于困厄”的俠客形象。

      對于城市大學來說,此舉不但打出了知名度,還將內地高校主要競爭對手清華的冰冷和呆滯的體制凸顯了出來。而“不拘一格招人才”,一貫是北大、清華的良好口碑;體制弊端和人文關懷的缺失,或許是影響學生選擇的另一個原因。

      品牌優勢的流失

      旅美學者薛涌“北大、清華將被香港的大學掃成二流”的斷言,雖然各界有不同看法,但絕非杞人憂天

      針對旅美學者薛涌“北大、清華將被香港的大學掃成二流”的斷言,雖然各界還有不同的看法,但從今年香港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猛增來看,這絕對不是杞人憂天。

      畢業于北京大學的青年學者譚五昌認為,北大、清華將被香港的高校掃成二流,從理論上來說不是沒有可能。因為作為北大、清華最具品牌影響的人文精神與師資力量正在削弱。北大現有在校生3萬多人,超負荷的結果是學生質量和教學質量都在下降。北大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也認為, “這幾屆學生素質確實要差了很多”。

      有人認為,香港高校的強悍出擊,瓦解了中國近30年的高考路線圖。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北大、清華與國際一流大學的差距就如同很難逾越的火焰山;現在中國的內地學生,可以先采取在香港念本科,然后再到哈佛等念研究生的方式,來實現一流大學的夢想,這很可能將北大、清華拋到一個邊緣化的尷尬角色。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更是坦率地說:“無論是經濟學論文發表數量,還是師資力量,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香港名校,都要好于北大、清華�!�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張磊】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