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頻 道: 首 頁|新聞中心|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科 教|時 尚|汽 車
    房 產|圖 片|圖片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商城|供稿|產經資訊|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
  •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抗日名將后裔為河北喜峰口長城抗戰紀念碑揭碑

    2005年08月13日 11:56

      中新社遷西八月十二日電(記者劉舒凌)趙登禹之女趙學芬、蔣光鼐之子蔣建國、佟麟閣之子佟兵等著名抗日將領后裔十二日上午到河北燕山深處的遷西縣,父輩當年長城抗戰故地,為喜峰口長城抗戰紀念碑揭碑。

      十二日上午十時許,喜峰口,細雨澆潤的青山之中,高約十米、大理石和青磚構成,結合了大刀和長城造型的“喜峰口長城抗戰紀念碑”,在激昂樂聲中緩緩揭開“面紗”�?箲饘㈩I后裔、遷西各界人士、京津歷史學者、當地學生近千人見證了這莊嚴一刻。

      “碑記”記載,一九三三年三月,中國第二十九軍將士在宋哲元、張自忠、趙登禹等將領率領下,在喜峰口與裝備精良之日軍慘烈搏殺,殲敵五千余人,也付出巨大犧牲;碑文寫道“全軍將士揮舞大刀,浴血拚殺;關心民眾舍生忘死,奮勇支前”,“日酋哀嘆‘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榮譽盡喪于喜峰口外’”。

      雨中,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中國抗戰史學會副秘書長榮維木、河北省政協副主席趙鐵練等分別向紀念碑獻上花籃,寄托對參與長城抗戰中國將士的懷念。

      趙登禹將軍之女趙學芬這一天再度來到喜峰口。她說,喜峰口,是英雄們鮮血浸透的土地;二十九軍將士,以中國制大刀等落后的武器對付裝備先進的日本侵略者,用大刀砍出了民族骨氣,沉重打擊日軍氣焰�!皯涀�、緬懷這些愛國英雄�!�

      “七七事變”后,三十九歲的趙登禹將軍在保衛北平的戰斗中為國捐軀,當時不到三歲的趙學芬隨后與家人到處流浪,“母親更是流干了眼淚”。趙學芬希望,歡慶抗戰勝利,但不能忘記中國最艱難的那段歷史。

      本地八十六歲老人蘭玉田當天趕到長城腳下,喜峰口血戰時,趙登禹將軍在他家住過。蘭玉田特別提到一段故事,戰事開始后,二十九軍士兵在喜峰口下村莊里烙餅、煮面條供應前線,食物里不加一點油和鹽;士兵們的解釋是,打仗時山上沒水喝,不放油和鹽的食品吃了不渴。

      蘭玉田說,二十九軍連隊也不都是大刀隊,但大刀隊中士兵都懂武術,戰斗力驚人。他清楚記得,二十九軍剛趕到喜峰口時,一個十幾個人的大刀隊在當地向導引路下,摸上一座山頭,一舉殲滅負責守望的十三個日本兵;再次講起這段故事,老人言語中仍帶無限欽佩。

      紀念碑這一天揭碑,他也以一首詩表達自己這一生經歷的領悟:“驅寇六十載,同慶壯國威;誓繼先烈志,和平萬代傳”。

      喜峰口數百名學生當天在紀念碑前放飛許多五彩氣球。當地人說,那象征永葆和平的愿望。

     
    編輯:李淑國】
     
    專題網站: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