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 片|圖片庫|時 尚
    汽 車 |房 產|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經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
  •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加強對個人收入有效監管 個稅改革任重而道遠

    2005年08月26日 09:16

      中新網8月26日電 《人民日報》今日載文指出,中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個稅起征點為1500元。個稅起征點提升700元,是個稅改革的一個進展;但如果把個稅改革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還需要出臺相關改革措施來加強對個人收入的監管,這對于個稅改革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指出,在25年前,個人月收入800元可算相當驚人了,即使按1993年有關統計,全國也僅有1%左右的人月工薪收入超過800元。因此在相當長時間里,以800元月收入作為個稅起征點,有其合理性。不過,到2002年,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人月工薪收入超過800元,很多人每月必要消費支出也遠高于這一數字。因此,再繼續按25年前的標準起征個稅,就顯得很不合理。

      更重要的是,由于很多人收入來源多樣化,客觀存在不少無法確切監控的非工薪收入。比如,去年全國征收的1737.05億元的個人所得稅中,將近65%來源于工薪階層,而擁有更多財富的文體明星、私企業主或企業高層管理者等高收入群體,卻存在納稅不足甚至偷稅、漏稅現象。

      按通行解釋,以工資為主的個人收入是社會財富的第一次分配,基本原則應當是按勞分配、注重效率。而繳納個人所得稅,則是社會財富的第二次分配,意在調整個人收入可能造成的過大貧富差距,基本原則應當是促進公平。而要真正確保個稅法發揮應有作用,則必須有賴于銀行支付系統、社會信用體制以及稅務征收監控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全面推進。

      文章著重指出,更大難點還在于,越來越壯大的高收入人群,往往有更加多樣化的收入來源,工薪甚至不是其主要收入。如果不能有效監控那些“工資基本不動”的群體的總收入,其偷稅漏稅將不僅給國家個稅征收造成損失,更會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帶來更大的社會不公平。

      而要對所有個人收入進行有效監控,就必須完善銀行支付系統,減少直接現金交易。比如大力發展銀行卡、個人支票、銀行轉賬等支付方式,既降低過多使用現金可能帶來的風險和不便,又提高對個人收支的直接監控。這些措施,早已為許多國家實踐證明是有效的,中國當然可以根據情況盡快采納實施。

      進一步來看,還必須下大力氣構建社會信用體制。就是說,要通過嚴格的法規,讓個人收入申報和依法納稅,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一種習慣。與此緊密相關,則要建立完備的個人信用征集體系,對那些守法的有信用者,在個人貸款、信用卡透支等方面給予便利,而對那些違法違規、信用缺失者,必須要有相應的限制、懲罰舉措。(木喬)

     
      相關專題:中國個人所得稅改革牽動億萬人心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