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 汽 車
    房 產|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 經 資 訊|廣 告|演 出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
  •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11個"五年計劃":從超英趕美到堅定改革開放 (4)

    2006年03月20日 07:33

      “四五”(1971~1975):嚴重失控 調整戰略

      “四五”計劃最終仍以“草案”的形式印發。

      在國際緊張形勢和國內“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四五”計劃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標,導致上世紀70年代初期國民經濟出現了“三個突破”的嚴重失控現象:職工人數突破5000萬人,工資支出突破300億元,糧食銷量突破800億斤。

      1971年林彪事件發生以后,周恩來主持兩年經濟調整,對極“左”思潮進行了批判。

      1973年,中共中央兩次修改“四五”計劃的高指標,逐步調整了以戰備為中心的戰略,開始強調經濟效益,注意沿海和三線地區并重,大規模的“三線建設”進入收尾階段。

      經過1975年鄧小平主持的整頓工作,“四五”計劃得到了基本完成。

      “林副主席的指示就是計劃”

      【決策回眸】

      在1969年4月中共九大上,林彪作為毛澤東的接班人,被正式寫進新黨章。在九屆一中全會上,林彪集團的主要成員總參謀長黃永勝,副總參謀長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及林彪妻子葉群,都進入了中央政治局。他們直接插手國務院部委工作,大肆發布戰爭迫在眉睫的指示,對這一時期的經濟計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他們盲目擴大軍事工業生產,亂上“重點”項目,使得因“文化大革命”本已不正常的國民經濟體系雪上加霜。軍事工業的盲目上馬和擴大,又嚴重占用擠壓民用工業的資金、設備和人力,使其生產下降。

      江西景德鎮瓷器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享有盛譽,產品一直供不應求。為了增加陶瓷出口,國家用了2700萬元,在景德鎮建成了一個全國最大的現代化陶瓷廠,設計規模為年產2000萬件。

      1969年,吳法憲等人看中了這個廠的廠房,不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借口大搞直升機,占用了這個剛剛投產的陶瓷廠。他們把設備分掉,還把花了500萬元建起來的隧道窯和錦窯全部炸掉。致使以后我國在國際市場瓷器貿易總額中只相當日本的五分之一。

      1970年宣布建成的這個景德鎮的直升機廠,到1971年仍然沒有生產出一架飛機。吳法憲等就采取欺騙手段,把老廠生產的零部件拉到這里總裝、試飛。將這個廠包裝成當年設計、當年基建、當年投產的典型。

      他們還肆意破壞計劃管理制度。吳法憲派到成都雷達廠的心腹公開提出了“六不要”,首先就是不要計劃。他們說:要什么計劃?林副主席的指示就是計劃。我要什么,你就生產什么,能干多少,就算多少。計劃就是計劃,把它丟在一邊。另外還包括不要設計、不要配套、不要檢驗,甚至提出不要質量、不要生產管理:講這個質量、那個質量,威力大了就是質量,給部隊使用了就是質量。過去幾年出不了一個產品,有人說亂,我看這個亂很好,還亂得不夠,這才是正常秩序。

      1971年林彪出逃的“九一三”事件發生后,周恩來主持中央工作。針對前一個時期因“文化大革命”動亂和過分強調戰爭威脅造成的問題,以批判林彪極“左”思潮的形式,進行了經濟調整。1972年2月,全國計劃會議在周恩來指示下制定出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加強國家計劃,整頓企業管理,落實各項政策,反對無政府主義等。

      1973年2月,他在聽取國家計委匯報計劃工作時嚴厲批判極“左”思潮造成的“瞎指揮”、“三個突破”等現象后指出:“影響到1973年,惡果逐漸暴露出來了。應該把九大以來林彪一伙破壞經濟計劃的情況編個材料,供大家批判。一定要批透,把破壞性后果消除掉�!彼麣v數了兩年來經濟領域國民經濟發展不講比例、各地自行其是、各自為政等等亂象,感慨地說,確實沒有王法了。

      此后,在周恩來的主持下,“四五綱要(草案)”的部分高指標被降低:工業總產值由4000億元下降到3300億元,工業年平均增長速度從12.8%下調到7.7%……

      (李朱整理 )

      【數字】

      第一

      1970年4月,全國煤炭工業會議提出:大干三年,扭轉北煤南運,實現江南9省煤炭基本自給,力爭在1975年煤炭產量超過美國、蘇聯,躍居世界第一。

      101.7%

      1975年是“四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主要由于整頓的作用,才使“四五”計劃的多項指標基本完成,其中,工農業總產值完成計劃的101.7%。

      10.7年

      大中型項目的建設周期,“一五”時期是6.5年,“三五”和“四五”時期則延長到8.8年和10.7年。實習生邢莉云整理

      【語錄】

      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F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所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

      ———毛澤東(1970年10月20日)

      用打仗的觀點,觀察一切,檢查一切,落實一切。

      ———林彪(1969年9月27日)

      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毛澤東(1974年10月)實習生邢莉云整理

      【評說】

      “三五”、“四五”計劃的編制給我們留下的教訓,一是制定計劃必須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充分的科學論證、調查研究;二是制定計劃必須盡量符合經濟規律和生產力水平,不能單純從人的主觀愿望和熱情出發。兩個計劃編制中,始終強調“抓革命,促生產”,用精神力量來作為完成指標的依據,這本身就是嚴重違背客觀規律。更何況,“文化大革命”中那種“抓革命”的“熱情”不但不是“促生產”的動力,反而是經濟發展的破壞力。

      盡管存在著計劃編制不合理、國民經濟結構失調、經濟效益低下等重大問題,但是,我們還是應當看到,在當時的困難條件下,“三五”、“四五”計劃畢竟得到了完成。建成了一大批骨干企業、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國家經濟總量比以往有較大增加,而沒有出現“大躍進”后嚴重倒退的三年經濟困難局面。而且,“三五”、“四五”計劃是中國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的重要階段。

      (點評專家: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陳東林) (李朱整理)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編輯:邱觀史】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