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中國新聞社主辦
    2001年06月07日 星期四

    中新網廣告



    中新專著>民俗篇>時令

    十月一送寒衣



    北京的農歷十月,一般都是好天氣。地還沒有上凍,也不算太冷,新棉襖上身,太陽曬在身上暖洋洋的。在郊野,收割了莊稼的土地上,早晚之間,有霜有霧,白刷刷的。到了中午,經太陽一曬,黑土還顯得十分濕潤。趕上秋末冬初特別暖時,山桃花還偶然會綻開一兩個粉紅色的花蕾,綽約枝頭,稱“十月小陽春”。 每逢金秋十月,我就想起往昔北京居民在家門口燒“包袱”,送“寒衣”的舊事。諺云:“十月一,送寒衣�!边@種風俗早在明代就有了;劉侗《帝京景物略》中寫的很細致,所謂“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等等。意思是天氣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應該給死去的親人寄點寒衣去。雖然事屬迷信,但卻寄托了懷念親人的深厚、淳樸的感情,對于常人來說,也是不可厚非的。每年到十月一,迷信的人總預先糊好“寒衣包”、“金銀錁子包袱”,完全像《帝京景物略》說的那樣,我亦曾替人在“包袱”外面寫上地址:“某縣、某村、某處”,寫上外祖父、母的稱謂、姓氏,另外還要寫個小包袱“土地酒資五錠”。這些舉動雖自不以為然,但是古人云:“生死亦大矣�!睂τ谟H人的懷念,究竟用什么方式表示才好呢?想到過去每年“十月一”尚要送送“寒衣”,而今一般則再無此形式,便感到親人之間似乎涼薄了。 十月初,送了寒衣之后,據說在清代,還要頒發歷書,各處書局,刻印出售。舊時北京,大小胡同中,�?吹接腥吮骋粋€布包,手中拿著一疊子歷書,一邊走,一邊叫賣:“賣皇歷!賣皇歷!”叫賣聲尖而促。北京過去是比較守舊的,盡管“皇上”已經被打倒二三十年了,歷書也早已不是“欽天監”所頒發的了,可是大家不是叫“皇歷”,賣的人也還是喊“賣皇歷”。 農歷十月到了,舊事遠了,回憶上述小事是“衷心藏之,何日忘之”吧。


    滾動新聞-新聞大觀-中新圖片-中新財經-中新專稿-圖文專稿-中新影視-中新出版-中新電訊-中新專著-中新英才


    主編信箱

    新聞標題檢索: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