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短劇出海闖關 重構全球影視產業鏈
“第一次能自稱職業演員,這是每個人的夢想?!?/p>
這是美國演員馬克·赫爾曼(Marc Herrmann)對過去兩年接連參演中國短劇后的真實感受。
在好萊塢陷入減產、裁員與罷工泥潭之際,這位原本在劇組跑龍套的演員,因主演中國短劇平臺ReelShort的多部熱劇而走紅,被媒體譽為“短劇界的湯姆·克魯斯”。
如今,他不僅是主演,更參與劇本創作,成為這一新興產業鏈條中的重要一員。
赫爾曼的故事并非個案。
隨著中國短劇平臺在北美迅速擴張,越來越多好萊塢從業者加入其中。
知名短劇平臺中,ReelShort母公司為中國企業楓葉互動(Crazy Maple Studio),DramaBox背后則是點眾科技。
據Sensor Tower數據,2025年一季度,兩者海外的內購收入分別達1.3億美元和1.2億美元,是全球短劇應用收入榜上的前兩名。

僅2024年,ReelShort在美國市場下載量突破2500萬次,成為現象級應用。中信建投證券數據顯示,全球收入前50的短劇App中,中國企業開發者占41席,超過八成。
在這背后,是中國微短劇產業已形成完備生態,以“短平快”的基因重塑影視消費流量分配規則。
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504億元,首次超過電影票房,成為主流影視消費形式。字節跳動、愛奇藝等平臺紛紛加速將短劇推向歐美與東南亞市場。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好萊塢“光環褪色”的現實。據The Numbers統計,好萊塢電影的全球票房占比從2009年超90%的高位滑落至2024年的69.5%。在好萊塢資本收緊、產能縮減、罷工頻發的背景下,中國短劇以工業化、平臺化方式迅速填補內容空白。
中國短劇在海外走紅,并非簡單“搬運中國內容”,而是在題材、節奏與視覺語言上本土化再創造。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系副教授徐文松接受三里河采訪時表示,中國短劇敘事具有強情節、高密度、多反轉、即時提供高情緒價值和娛樂性的特征,加上制作質量不斷提升優化,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實力。
“平臺擅長根據海外觀眾審美本土化調整內容,比如面向歐美觀眾加入了狼人、吸血鬼等奇幻形象?!彼f。
短劇制作流程重構了影視工業邏輯。在洛杉磯拍攝的ReelShort短劇,平均8天就能完成40–50集的拍攝,最快三個月內即可上線,劇組通常由影校畢業生、好萊塢自由職業者構成,預算僅為25萬美元左右。
ReelShort制片人稱:“這種節奏在傳統電影或劇集制作中是難以想象的?!?/p>
演員招募也正改變好萊塢行業生態。ReelShort選角負責人介紹,Backstage上約80%的招募信息已轉向短劇角色。
一位在美國好萊塢從事影視剪輯工作的受訪者告訴三里河,現在由中國公司投資、中國團隊主創、好萊塢演員出演的短劇在洛杉磯越來越多,這“拯救”了一批瀕臨失業的好萊塢從業者。
生產運營模式以本土化適配當地需求。ReelShort 通過小說平臺My Fiction獲取熱門IP,結合5500萬活躍用戶的行為數據,優化劇情節奏與付費節點。
業內普遍認為,中國短劇“免費+增值”模式具備更強盈利能力和更短的反饋周期。相比之下,美國本土Quibi平臺則因高成本、節奏偏慢,被淘汰出場。
中國短劇的成功出海,被路透社稱為“中國文化在西方嶄露頭角的罕見實例”。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表示,中國短劇出海是“數字時代文化輸出”的一次重要實踐,短劇或將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在全球流媒體競爭中開辟一條差異化賽道。
不過,徐文松提醒,在收獲熱度和關注之余,中國短劇要真正實現流量變留量,需改變敘事同質化、過度追求反轉和爽感的現狀,積極拓展現實、歷史等題材,打造“劇短意長”的精品劇作。
(“三里河”工作室)

- 專題:三里河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22日 11:35:56
- 2025年07月22日 11:21:41
- 2025年07月21日 16:44:59
- 2025年07月21日 16:43:33
- 2025年07月21日 15: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