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追星逐霧 氣象游成新風尚

    追星逐霧 氣象游成新風尚

    2025年06月29日 06:14 來源:經濟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春季郊野踏青,夏季林間避暑,秋季山巔觀紅葉,冬季冰河嬉冰雪……順應氣象節律去旅行,正成為拉動旅游市場增長的新引擎。當前,氣象與文旅的深度融合,正不斷拓寬旅游場景邊界、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盤活資源打造IP

      在現代化都市的明亮燈火下,仰望星空漸成奢侈。于是,越來越多人奔赴遠離塵囂之地,開啟“追星”之旅。

      星空,亦可精準預報?!坝^星與氣象條件密不可分?!敝袊鴼庀缶止矚庀蠓罩行姆帐紫跣銟s告訴記者,云量、能見度、視寧度(指大氣抖動對光學成像的影響程度)和光污染是影響觀星的主要因素。晴空或晴朗少云的夜晚觀星最為理想,高能見度意味著星光能更好穿透大氣,讓星星看起來更加明亮,而良好視寧度能保障星空攝影的清晰度。選擇暗夜環境程度高、遠離城市光污染的地方進行觀測,能觀賞到更璀璨的星河。

      為提升游客體驗,氣象部門研發了觀星氣象預報產品,幫助游客合理安排“追星”時間?!拔覀兟摵蠈幭?、北京等觀星條件比較好的地方研究開發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星空指數產品。通常在周末、節假日前發布,并劃分等級。達到5顆星意味著觀星條件極佳,滿天繁星可期,方便星空愛好者規劃行程?!蓖跣銟s介紹。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許小峰表示,氣象旅游資源包括天氣景觀資源、氣候環境資源和人文氣象資源。這些資源具有極高的觀賞和利用價值,能夠直接轉化為旅游生產力。

      自2022年起,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已分三批發布“天氣氣候景觀觀賞地”名單,涵蓋云霧、彩虹、冰雪、星空、霓虹等多種自然奇觀。這些獨特的資源正延伸出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豐富的新IP。

      重慶“霧都煙雨”:利用氣象部門研發的煙雨巴渝指數,游客可提前了解未來3日內重慶9個知名景點的雨霧情況,從而科學規劃路線,領略煙雨朦朧的別樣風情。

      福建平潭“藍眼淚”:平潭縣氣象局推出的“藍眼淚”氣象條件預報,提供未來5天“藍眼淚”發生概率預測,幫助游客追尋如夢似幻的海浪熒光。

      吉林長白山天池:長白山氣象部門開展天池開冰、可見度等景觀監測和實況播報,預報天池可見概率及主峰云海出現概率,破解“十次九不見”的難題。

      從高山云海到田園湖泊,各地氣象部門持續加強科技能力建設,開展氣候生態資源普查評估,推動氣候要素成為生產要素、氣象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吸引游客避暑避寒、觀星賞花、休閑康養?!巴诰蚋鞯鬲毺貧夂蚍A賦,將云海、霧凇、彩虹等奇觀轉化為旅游資源,打造‘一地一特色’的綠色發展模式,正成為激活區域經濟、推動生態價值轉化的新賽道?!敝袊鴼庀缶指本珠L熊紹員說。

      深挖稟賦創新體驗

      優質天氣能否轉化為優質產品,帶動鄉村發展與農民增收?通過優化氣候資源配置、強化風險預控、量化農產品生長氣象數據,氣象賦能正成為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重要支撐。

      咸豐白茶,是一種由綠茶變異得來的珍稀茶種,它對溫度敏感,只有在19℃至23℃的冷涼氣候下,嫩芽才會呈現玉白透亮、葉脈翠綠的“白化”現象。而湖北省咸豐縣是典型的高山冷涼型氣候,霧多寡照、雨水充沛。在這樣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下,造就了咸豐白茶“高氨低酚”的獨特品質。

      2024年,中國氣象局對咸豐白茶實施“氣候賦能”行動?;跉庀笳居^測、衛星遙感及精細化實況格點數據,綜合分析茶葉不同生長期的氣溫、降水、濕度、日照、輻射等因子與品質的關系,計算得出其氣候品質指數等級為“特優”?!斑@種基于氣象條件的農產品品質定量評價,為咸豐白茶貼上了優質氣候農產品的標簽,顯著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毕特S縣氣象局局長李鑫說。

      如今,咸豐白茶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綜合產值突破20億元。以茶為媒,咸豐縣積極打造“茶旅融合”新場景:在唐崖土司城址推出“夢回唐崖·茶境雅集”非遺展演,讓游客沉浸式體驗采茶、制茶、品茶;坪壩營森林茶海、麻柳溪茶海羌寨等景點,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八募居蜗特S”正成為全國茶鄉旅游的新標桿。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生態服務室主任范曉青表示,通過規范開展農產品氣候品質技術評價工作,深化農產品氣候品質機理研究,對農產品生育期數據、關鍵氣象因子數據、品質數據等進行量化分析,挖掘農產品氣候資源稟賦,為地方因地制宜利用區域優勢氣候資源、創建農產品區域品牌等提供科學依據,也拓寬了氣候特色農產品生態價值的實現路徑。

      “氣候是天然的差異化資源?!敝袊r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胡向東表示,鄉村休閑旅游高度依賴氣候和自然環境。除了要分析本地平均氣溫、濕度、負氧離子等數據,精準定位找到“氣候長板”,也要用好區域氣候資源,推動“賣風景”轉變為“賣氣候體驗”,通過豐富旅游場景,讓更多鄉村美、生態綠的IP變現。

      康養融合拓新業態

      氣象旅游資源的魅力不止于自然奇觀和特色物產。冬暖夏涼的氣候條件,正助力多地打造康養旅游勝地。

      氣象康養是氣象部門2025年度的重點發力方向?!斑@是氣象資源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敝袊鴼庀缶止矚庀蠓罩行母敝魅侮愝x介紹,氣象康養以豐富的氣象資源、良好的自然生態為主要資源依托,通過與醫療、文旅、生態、農業、養老等產業融合,配套完善的康養設施,旨在提升公眾健康管理水平,賦能大健康產業鏈。

      為發掘優質資源,氣象部門從氣象康養屬性(如溫濕指數、風效指數),生態環境康養屬性(如負氧離子濃度、水質、森林覆蓋率)、康養活動配套屬性(如醫療、設施完備度)三大維度對全國氣象康養資源展開調查評價。結果顯示,我國大部分地區具備較好氣象康養資源,全國有69%的縣至少具備1種氣象康養資源。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我們按氣候類型及活動場所或項目,確立了夏季避暑型、冬季避寒型、日光充足型、森林康養型、休閑度假型等11種特色氣候康養資源分型?!蓖跣銟s表示,氣象部門正在把調查編制的《氣候康養資源評價技術規范》轉化為行業標準,為各地評估和開發氣象康養資源提供指引。

      當康養遇上氣象,以氣象賦能文旅、引領文旅、保障文旅的生動實踐正在各地展開。

      浙江磐安建立氣象醫養中心,對負氧離子等氣象條件進行實時監測,為老年人提供伴隨式氣象醫養服務。

      貴州安順提出“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IP定位,大力發展避暑康養產業。

      河南洛陽嵩縣通過打造“氣象+全季康養”融合場景,建立“春賞花、夏避暑、秋養生、冬溫泉”的康養體系。

      “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業態創新,充分釋放氣象資源價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品質化文旅需求,推動氣象與旅游產業協同高質量發展?!毙芙B員說。(經濟日報 記者 郭靜原)

    【編輯:曹子健】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