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香港中學生在京“零距離”對話航天人

    香港中學生在京“零距離”對話航天人

    2023年08月07日 05: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大字體
    小字體

      地球的宜居環境是怎么形成的?宇宙還有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嗎?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是什么樣子?如何成為一名航天員?……帶著這些問題,約130名香港青年學生走進中國科技會堂,與科學家面對面,共同探索宇宙的奧秘,分享中國航天人的逐夢故事。

      由香港善德基金會發起的善德關愛科研青年發展計劃——2023北京、南京航天科技考察團,近日在北京考察航天科研機構及先進智能創科企業。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曙光和中國航天女教官王一為莘莘學子準備了精彩有趣的講座,同學們也踴躍發言,積極參與到問答環節中。

      李曙光院士以《地球:一個宜居星球的形成機制與演變》為題,進行了近2小時的講座。從宜居行星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到分析宜居大氣的形成需要減碳和增氧過程,這場講座對于考察團的香港中學生而言是一場知識的“盛宴”。

      李曙光院士還向同學們介紹了地球板塊的劃分、板塊邊界類型,并提到全球氣候變化、地球宜居性研究等??疾靾F學生呂柏嶠說,自己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快速地將李院士講授的內容記錄下來,方便之后繼續深入學習,并把相關知識介紹給其他同學。

      “我們可以在地球上生存多久呢?”在對話李曙光院士時,考察團學生向院士提問。李院士回答說,這是未知的,因為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具有生命體征的星球。李院士的回答給這名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讓他深刻明白要好好保護地球。

      隨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專家、歷任多批次航天員教官王一為考察團同學介紹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史,講述了歷任宇航員的奮斗故事。

      在太空上宇航員吃什么?航天員選拔的流程是什么樣?……王一向學生們一一介紹。她還鼓勵在場學生積極了解航天知識,通過宇航員的小故事體會航天精神。

      當問及是否想成為一名航天人,有考察團學生表示,自己想成為一名航天人,當下應該繼續努力學習、鍛煉身體。還有學生表示,正因為考察團組織了和院士、航天員教官的對話,才更好了解到現在國家的航天發展變化和成果。(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李巖】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