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共生”時代要來臨了嗎?
馬斯克要給癱瘓患者人腦植入芯片
“人機共生”時代要來臨了嗎?
殘疾人用機械臂彈唱,失語者開口說話,失聰者聽到聲音,人類靠意念指揮龐大的機械……過去這些只能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畫面,或許有一天你會親眼看見。
當地時間9月19日,馬斯克創立的腦機接口技術公司Neuralink宣布已獲得獨立審查委員會批準,將進行首次人體試驗,對癱瘓患者的大腦植入設備。
![]() |
Neuralink聲稱,這項人體試驗為期六年,用于驗證腦機接口技術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使癱瘓患者能夠用大腦控制外部設備。按照Neuralink的規劃,受試者需要先參加為期18個月的初步研究,包括居家和親自去醫院。在余下的研究期間,受試者需要參加腦機接口的相關研究會議。
馬斯克曾表示,Neuralink的短期目標是幫助癱瘓者實現意念打字功能,未來還將可以實現讓癱瘓者行走、讓盲人看見,并最終實現“人機共生體”。
在數字時代,最重要的技術飛躍總體現在人類與機器間交流方式的進步上,當人腦植入芯片后,“人機共生”的時代會來臨嗎?
曾在動物身上做試驗引發轟動
Neuralink 最初的目標是讓癱瘓或有肢體障礙的人憑自己的意識就能控制手機電腦,馬斯克亦曾公開表示,該項技術將用于幫助視障和行動不便人士,讓他們恢復視力和行動能力。
“對整個腦機接口領域來說,這肯定是好事,我希望馬斯克成功?!敝袊X機接口領域頭部企業博??祫撌己匣锶?、副總經理劉曉玲表示。
中國最早開展腦機接口研究的學者之一、清華大學醫學院長聘教授高小榕分析,之所以最先在癱瘓病人身上開展試驗,是因為在腦機接口的醫學用途中,要判斷設備是否真對病人有效,在癱瘓病人身上會表現得比較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體臨床試驗申請成功前,Neuralink已分別在豬和猴子身上做了相關試驗,并引發轟動。
2020年8月,馬斯克在線直播展示了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小豬。當工作人員給小豬喂養食物并進行觸碰時,其腦部活動信號可以被腦機接口設備實時讀取。而通過進一步讀取其腦電信號,可以預測小豬的運動步伐和模式。
2021年4月,Neuralink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只名為帕格的獼猴被植入了腦機接口。研究團隊教它使用游戲操縱桿玩游戲,并通過喂香蕉奶昔獎勵它。在這一階段,腦機設備記錄了帕格哪些神經元被激活,對它的神經活動與預期運動方向之間建模,實現“腦機連接”。之后,研究人員斷開了操縱桿和計算機的鏈接,在沒有操縱桿的情況下,帕格只用它的意念控制光標,繼續玩乒乓球游戲。
然而,雖然動物試驗取得了成果,但在人體上進行實驗依然備受質疑。早在2023年年初,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以“安全風險過大”為由拒絕了Neuralink人腦臨床試驗的申請,直到5月26日才予以批準。
高小榕認為,Neuralink一直沒完全解決植入設備的安全問題。與更早的豬試驗相比,猴試驗的安全性有所提升,但Neuralink沒有發表論文并披露技術細節。
西湖大學工學院先進神經芯片中心副研究員楊杰表示,該設備是否安全有效,還需要等待臨床試驗的結果以及完整公開的報告。
從探索大腦到控制大腦
腦機接口是在人或動物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圍電子設備之間建立的、不依賴于常規大腦信息輸出通路(外周神經和肌肉組織)的一種全新通訊和控制技術。
古時候,人們并沒有認識到大腦具有思維這一特殊性,直到公元162年左右,古羅馬學者蓋倫才開始猜測是大腦而非以前所認為的心臟是人類思維的主要器官。后來,隨著生物學的發展,1924年,德國醫生、腦電圖之父漢斯伯格首次發現并無創記錄腦電信號,開啟了人們對大腦與腦機接口的探索。
1969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員埃伯哈德·費茲將一只猴子的神經元和一個儀表盤進行連接。他發現,經過訓練之后,猴子可以通過神經元來控制儀表盤,由此獲取獎勵。雖然表演效果可能比不上Neuralink展示的猴子通過意念打球,但它證明了通過反饋機制來讓神經和外部設備建立聯系和控制是可行的。
動物試驗的成功推動人們深入探索腦機接口應用于人類大腦。20世紀90年代,美國神經學家菲爾·肯尼迪就嘗試將腦機接口植入一位癱瘓病人的大腦,讓他實現了用意念來打字交流。
2006年,美國布朗大學研究團隊完成首個大腦運動皮層腦機接口設備植入手術,四肢癱瘓的病人能夠通過運動意圖來完成機械臂控制、電腦光標控制等任務。
2012年,腦機接口設備已能夠勝任更復雜和廣泛的操作,國外有團隊為一位癱瘓女士植入了96個電極的腦機接口設備,讓這位女士用大腦操控機械臂實現自己喝水、吃飯、打字、與人交流等。
為實現真正的人機共生,馬斯克在2016年成立了Neuralink。在馬斯克的設想中,被植入的腦機接口設備可以識別人類的意識,然后轉化成指令,最終完成與外界溝通,讓人類與計算機展開心智融合。
2019年7月,Neuralink發布了旗下第一款腦機接口產品。通過一臺頭顱穿孔手術向大腦內植入芯片,再利用外置的無線裝置將意念發射出去,使其甚至能夠與應用程序互動。
在我國,各院校對于腦機接口的試驗也在進行。今年5月,由南開大學段峰教授科研團隊牽頭的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機接口試驗在北京獲得成功,標志著我國腦機接口技術躋身國際領先行列。
據段峰介紹,此項技術是通過介入手術將介入腦電傳感器貼附在猴腦血管壁上,無需開顱手術即可采集到顱內腦電信號,兼顧了安全性和識別穩定性。
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段峰預測,腦機接口技術完全獲批上市大約還需要5年時間。
從對大腦的探索到利用大腦控制行動,腦機接口距離我們在科幻作品中看到的模樣越來越近。
安全性和倫理性飽受爭議
實際上,從2022年開始,Neuralink就陷入動物虐待的風波之中。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馬斯克要進行人類試驗時,長期研究腦機接口技術的段峰答道:“之前馬斯克的猴試驗已經出現了猴死亡的情況,Neuralink理應先完善猴試驗?!?/p>
據路透社報道,Neuralink試驗中有兩項數據令人震驚,第一是內部人員提供的記錄顯示,自2018年以來Neuralink已經殺死近1500只動物;第二個數據為Neuralink涉及86頭豬和兩只猴子的四項試驗,是因人為錯誤而失敗的。此外,相關內部文件和內部消息顯示,為了加快研究速度,Neuralink致動物死亡的數量遠遠高于正常范圍。
而據此前報道,今年8月,《自然》雜志發布的兩篇研究報告表明,兩名因嚴重癱瘓而無法說話的患者通過采用侵入式腦機接口(BCI),能以前所未有的準確性和語速與他人進行交流??茖W家們正在致力于將其應用在漸凍癥、高位截癱、失語癥等嚴重的運動感知功能受損疾病,嘗試幫助這些患者恢復健康。
盡管目前來看,腦機接口技術依然主要應用于殘障人士的治療,但未來,腦機接口或許會被廣泛應用于人體增強、教育、娛樂、軍事等多個場景,使更多普通人受益。
雖然腦機接口被看作是前沿技術,但距真正實現商業化仍有較長距離。據海天智能董事長張海燕分析,時間至少在10年。她舉例說,在中國,三類醫療器械(最高級別的醫療器械,植入人體)要實現商業化使用,一般都要8年至10年的進程?!傲硗?,因為設備需要植入人腦,它是否會控制人類?患者是否愿意被植入?一系列倫理問題都是未知的?!睆埡Q嗾f。
目前,人們通常會把腦機接口技術按照其是否需要侵入大腦,以及侵入的程度分為非侵入式、侵入式,以及半侵入式三類。Neuralink選擇的就是侵入式。
盡管從Neuralink官方資料來看,整個芯片植入手術只需要短短的十五分鐘,且對于植入者的創傷極小。但開顱手術之后是否能長期保持安全依然是不確定的。隨著時間流逝,穿刺電極會逐漸被炎癥細胞所包裹,導致信號缺失。而人體本身也極有可能會因為植入物產生排斥免疫反應,從而威脅生命。
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神經外科聯盟執委趙繼宗曾表示,安全性不只是某一個數據,而是需要獲得各種各樣的數據,這需要大量的時間。
除了安全,腦機接口涉及的隱私、精神控制、不平等問題也擺在人們面前。如何維護使用者的隱私,預防這項技術成為思想控制工具,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楊丹梨鷺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邊雪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21日 16:41:42
- 2025年05月21日 16:40:28
- 2025年05月20日 09:37:42
- 2025年05月20日 08:59:33
- 2025年05月19日 14: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