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董進:建議加快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立法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董進:建議加快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立法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陳杭)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董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建議加快推動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立法,有效防范和化解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風險,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加清晰的法律指引和政策環境,引領數字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

    圖為董進。田洪俊 攝

      董進介紹,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新興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應用和業態不斷涌現。這些新技術帶來了數字經濟的繁榮,但也觸發了信息安全、交易公平等方面的風險和挑戰。如何從法律上加以引導,推動新技術發揮更大效用?

      他表示,作為一項前沿科技,區塊鏈被譽為全球數字經濟的“信任基石”。然而,隨著區塊鏈智能合約、數字存證等技術的發展,現有的法律法規,已逐步落后于應用的需要,影響了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產業繁榮。此外,由于法律法規相對薄弱,這些技術在合約執行、跨境法律適用、隱私安全保護等多個領域也面臨風險和挑戰。

      董進提到,以智能合約為例,它運行在區塊鏈之上,能夠根據預設條件自動處理任務,可以極大地提高數字經濟場景的交易效率。在金融行業,智能合約可以用于自動化支付處理、債券發行、保險理賠等;在供應鏈管理中,智能合約可以用來自動化處理訂單、追蹤貨物等。但是,相比傳統的紙質合約,智能合約的法律效力認定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爭議,影響了更大范圍的應用。同時,智能合約還存在隱私泄露風險,一旦合約代碼存在漏洞,其自動執行,還會造成損失。

      董進建議,應盡快明確區塊鏈等新型數字經濟底層技術的法律地位,出臺或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明晰區塊鏈智能合約、數字存證、電子票據等技術應用在合同履行、證據提交、票據流轉等方面的法律效力,為其廣泛普及應用提供法律保障,推動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同時,建立跨部門的立法與監管協調機制,促進技術創新與監管的有效平衡,設計靈活有效的監管措施,如風險評估、實時監控等,確保技術應用既能激發市場活力,又能減少風險和隱患。此外,要加強國際合作,為新興技術的跨境應用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完)

    【編輯:李巖】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