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AI如何重塑金融業
中新網6月10日電(記者 石睿)人工智能(AI)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驅動著各行各業加速演進與迭代升級。那么,AI將如何重塑金融行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在6月9日-10日召開的“2025羅漢堂-北大國發院數字經濟年會”上對這個話題進行了解答。
黃益平介紹了目前AI在金融行業落地應用的幾個方向。一是AI可以收集處理更多、更豐富的數據,在金融行業,信息是決策的基礎。
他舉例稱,有投資者利用AI分析美聯儲主席在新聞發布會上的微表情,目的是識別美國金融決策部門到底是什么樣的情緒,對于市場有哪些影響,這是一個跨學科的復雜問題,需要長期跟蹤分析大量數據,這正是AI擅長的能力。
二是使用AI技術以后,可能會更好地預測市場走勢。一方面是通過AI能獲更多信息,借助更多的證據進行預測;另一方面AI算的足夠更快,這在金融市場也是非常重要的優勢;此外,同樣的信息和數據,AI可以提供更多的分析角度。
三是AI可以提供自動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典型應用就是智能客服,人工客服耗錢耗力,而AI技術提供的客服服務,效率更高,甚至可以通過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營銷,原來客服部門是成本中心,現在部分機構客服部門因此變成盈利中心。
另一個應用就是反欺詐,這是金融行業必不可少的業務,AI可以利用數據和算法來識別不太正常的交易,較大提升了行業反欺詐的能力。
此外,大科技信貸也是一項AI在金融業的成熟應用。普惠金融推廣的難點曾是中小企業、低收入家庭、農村經濟主體等融資難,核心在于傳統金融機構很難對于上述群體進行信用風險評估和管理,但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更精準識別有還款能力的貸款人,從而解決上述群體融資難的問題。
隨著技術持續進步,未來AI是否會改變金融行業過去的一切規則?對金融行的影響將深入到什么層面?黃益平認為,很多問題暫時還沒有答案。
例如,AI全面應用之后,金融市場變得更加的穩定、還是更加不穩定?黃益平分析,從一個角度看,大科技信貸有助于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將來或許可以降低融資成本,信貸市場可能更加穩定;另一個角度,廣泛應用AI技術,市場共振是不是變得更厲害?金融風險會不會變得更大?
“現在看來,金融業的基本原則不會因AI而改變,但是AI可能會導致具體的平衡點往哪一些方向發生一些遷移,這些影響究竟是什么,需要持續的觀察與研究?!秉S益平強調。(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6日 22:03:06
- 2025年07月16日 20:45:05
- 2025年07月16日 20:38:16
- 2025年07月16日 14:40:58
- 2025年07月16日 14: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