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密織生態地質環境“監測網” 以“數字羅盤”賦能精準決策
中新網濟南6月12日電 (記者 沙見龍)記者12日從山東省地礦局獲悉,當前,該局在山東域內共建有各類生態地質環境監測點1500余處,推動監測工作逐步實現地下水與地質災害相統一的融合監測模式,并向“空—天—地—深”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發展。
近年來,山東省地礦局持續升級“技術偵察兵”核心能力,密織生態地質環境“監測網”,在為政府部門精準決策提供地質“數字羅盤”的同時,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地質數據。
地質賦能為地方發展“排憂解難”
在山東青島,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院與當地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氣象局等部門建立地質災害防治三方會商機制,汛期聯合開展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構建起守護城市安全的“盾牌”。

多年來,山東省地礦局各地勘單位積極發揮技術優勢,為地方政府“排憂解難”。相關單位依托監測機構,在地市設立市級地質勘查院,與自然資源部門聯合成立地質技術服務中心、地質勘查與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等機構,組建了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伍并納入到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同時,該局每年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排查、巡查、應急處置、應急演練等活動,不斷推動地勘單位與市、縣級相關部門的融合發展,成為扎根基層的“地質先鋒”。
當好水工環地質“中流砥柱”
在山東濟南,地鐵建設如火如荼,山東省地礦局則全程參與了該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前期調查論證、監測、線網布局優化以及建設勘察、施工、運營的各階段工作。該局還承擔完成了濟南市水源地遷建、市區自備井封井、回灌補源、滲漏帶優化調整等大量工作,助力趵突泉持續22年噴涌,擦亮濟南“泉城”特色名片。

生態地質環境監測數據是地質工作的重要基礎,多年來,山東省地礦局通過深度挖掘監測數據,成功培育出一大批具有示范效應的重大項目,特別是支撐濟寧市、泰安市獲批了國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試點城市。
縱深推動監測成果轉化“輸出”
多年來,山東省地礦局持續優化該局生態地質環境監測網絡,不斷提升監測自動化水平,以需求為導向,積極新建地下水、地熱、地質環境等自動化監測點,豐富和完善動態監測網絡。
聚焦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監測工作的新需求,該局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城市地質安全以及助力破解重大地質環境問題等方面,在海岸帶、活動性斷裂、地質災害、碳儲碳匯等領域,持續拓展了新的監測內容。

監測工作的價值在于應用。加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部門合作,深化對監測數據的分析和挖掘,開發多樣化的數據應用產品,不斷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地質數據支持,推動監測成果的實際應用,成為山東省地礦局多年來的重點工作之一。
圍繞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問題、水環境狀況、地下水資源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該局通過成果移交、技術培訓、地質科普進校園等方式,持續向政府部門和社會輸出監測成果和技術,推動監測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和服務。
據悉,生態地質環境監測是山東省地礦局承擔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目前業務范圍涵蓋地下水、地熱、巖溶塌陷、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土地質量等多領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綜合監測體系。目前,該局每年獲取的監測數據達數十萬條。(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04日 14:48:41
- 2025年07月04日 14:46:47
- 2025年07月04日 11:44:20
- 2025年07月04日 11:41:09
- 2025年07月03日 07: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