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從山野茶到“共富芽” 浙江荒野茶的點“葉”成金路

    從山野茶到“共富芽” 浙江荒野茶的點“葉”成金路

      中新網麗水6月12日電(黃彥君)浙閩交界處,群山環繞、森林覆蓋的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被稱為“華東第一天然氧吧”。其地處北緯27度茶葉種植黃金帶,茶產業以“野”破局——萬畝茶樹隱匿于山林之間,與上千種植物共生,演繹著“不施農藥、自然天養”的生態種植哲學。

      慶元“荒野茶”是指在自然生境中,海拔500米以上、樹齡超50年野生或野放茶樹采制的茶葉。目前,該縣共有荒野茶1.05萬畝,其中相對集中連片荒野茶園有6000多畝。

      “一片葉子”撬動一方產業。在慶元,荒野茶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雙向奔赴,書寫著農戶、山林、市場相生相依的山區共富答卷。

      生態賦能:荒野茶的綠色崛起

      “前面就是慶元‘001號’荒野茶樹,不遠了!”深入海拔超千米的慶元巾子峰國家森林公園,山風帶著清涼、溪水叮咚作響,高聳的杉樹林遮蔽陽光,林間泛起一層霧氣。

      巾子峰保護站工作人員胡洪錦快步向前,將腳下陡峭的山路走得如履平地。在密林中攀爬約30分鐘,深山腹地處,便是慶元荒野茶的“大本營”之一。

      如此“野性”的茶樹,從何而來?

    生長于高山的慶元荒野茶。慶元縣委宣傳部供圖

      數百年前,慶元人便與茶結緣。早在唐朝,茶便在慶元普遍種植,鄉民至今仍保留喝大碗茶的傳統習俗。明清時期,慶元茶是皇家貢品。1915年,該地舉水鄉落嶺村的“銀屏茶”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成為茶界“傳奇”。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長于深山的慶元茶一度面臨困擾。該地茶樹雖生長環境極佳,卻存在采摘運輸不便、產量少等問題,加之人群遷徙、自然災害等原因,50多年前,原有茶園逐漸無人問津,淪為荒茶、野茶。

      家住慶元縣龍溪鄉的吳遠付,是當地最早開發荒野茶的茶商之一。他回憶道,茶園沒落后,該地村民曾嘗試在山中種果樹、菌菇,但都未形成規模,“當時我們村是貧困村,過夠了苦日子,必須找到一條新出路!”

      記憶中的一抹茶香,激活了山民的致富靈感。

      “那時茶葉雖未成產業,但家家戶戶會自己采茶、炒茶喝。山上的茶樹不施農藥、無人工干預,茶香濃、野性足,倘若進行規?;_發,一定有市場?!?007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吳遠付從村里流轉了50多畝荒野茶山,投入荒野茶種植開發。

      作為“探路者”,第一批茶商為荒野茶產業大規模發展打下了基礎。此后,慶元荒野茶開辟了一條自然生態與商業價值并行的強村共富路,實現從“無人問津”到“一茶千金”的華麗轉身。

      產業升級:點葉成“金”托起致富路

      山林間,茶農身挎背簍、踩著梯子攀上茶樹,采摘當季新芽;現代化茶廠里,工人做青、殺青、揉茶,陣陣茶香沁人心脾。如今在慶元,沉寂的茶山再度沸騰,逐漸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性產業。

      2022年,為摸清產業“家底”,慶元啟動荒野茶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拔覀兪紫冉⒘嘶囊安铇鋽祿?,對古茶樹開展掛牌保護、動態監測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睉c元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對茶樹種類、成分進行系統梳理后,一張覆蓋百山祖、巾子峰、龍頭山等九大片區、占地超萬畝的荒野茶“地圖”鋪展在慶元人面前。

      現有資源已明晰,如何將分散的古茶樹進行集中開發、標準化管理,形成規?;放菩?,成了擺在荒野茶面前的一道發展難題。

    茶農在山間采摘荒野茶。慶元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此,該地迅速行動,重修多條山區公路、支持企業在山區就近設廠;創新“強村公司+村集體+鄉賢+種植大戶”聯合開發模式,將閑置茶資源集中統一流轉租賃;2025年4月,慶元牽頭推出全國首個荒野茶地方標準《荒野茶管護技術規范》,促進其規范發展。

      “地方標準明確,我家每一棵荒野茶樹都有了唯一‘電子身份證’!”慶元縣安南鄉吾際下村茶農姚光平喜滋滋地說,前幾日,來自上海、廈門等地的客商查看荒野茶全流程溯源系統后,以每公斤白茶3600元(人民幣,下同)到25000元的價格,簽下了2026年度300多公斤的荒野茶預售訂單。

      從“野蠻生長”轉向“標準領航”的荒野茶,正乘著山風飄香全世界。

      十余款荒野茶產品通過SGS(瑞士通用公證行)等國際權威檢測機構;“瘦金芽”荒野白茶在香港拍賣到每公斤28萬元;僑胞程龍將荒野茶銷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據了解,慶元現已開發荒野茶產品116余款,2024年其總產量達到12.65噸,產值超8000萬元,帶動5000多農民人均增收近2萬元。

      融合發展:茶旅融合繪就共富新畫卷

      荒野茶優勢帶動下,越來越多慶元村民在家門口端起“綠飯碗”。古樸自然的荒野茶逐漸走出大山,造就一張茶旅融合“金名片”。

      春日里,慶元櫻花谷化身粉白海洋,荒野茶樹種“野櫻白”散布其間,抽芽生新葉。初夏,百山祖園區云霧繚繞,茶樹迎風舒展,迎來采收季節;秋冬時分,荒野茶隱匿于深山,高山霧凇為其披上“白紗”……

      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吸引著游客前來“尋茶”:戶外登山徒步體驗自然野趣、逛“茶街”品茶享受慢生活,成為當地最火熱的生態旅游路線。

    俯瞰慶元茶山美景。慶元縣委宣傳部供圖

      慶元縣城一條小河邊,吳遠付的茶室時常迎來南來北往的客人?!斑@兩年,許多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也會專門來慶元購買荒野茶?!眳沁h付說,隨著荒野茶名氣越來越響亮,因茶而起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

      一片致富“金葉子”,成為該地最亮發展底色。近年來,伴隨茶旅融合熱潮,慶元荒野茶產業與縣域旅游經濟、地方文化建設結合愈發緊密。

      該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其通過舉辦斗茶大賽、茶事節等活動,開展“茶文化體驗、茶產品研發、茶產業直播”等多維宣傳;打造集“農事共享、民俗體驗、研學旅行”為一體景觀帶,建成慶元茶街、慶元荒野茶展覽館,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消費。

      生態賦能、產業升級、文旅融合驅動下,荒山“生金”、茶促共富的蛻變,是人與自然雙向奔赴的智慧結晶,亦是中國式現代化在山鄉最生動的注腳。四季輪回中,一抹茶韻與歷史文化交織,慶元荒野茶的故事仍在續寫新篇。(完)

    【編輯:張子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