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共促綠色礦業合作 提升資源“含金量”
中新網長沙6月13日電(記者 魯毅)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的中非綠色礦產合作交流活動,12日在長沙舉行。中非官員、礦業企業及機構代表齊聚,共繪礦產綠色開發新藍圖。

贊比亞工商貿投部部長奇波卡·穆倫加表示,作為非洲第二大銅生產國,贊比亞希望加大電線、電纜生產,成為南部非洲最大電纜生產國,期待更多中國企業參與所在國礦產加工和清潔能源合作,助力全球礦業轉型,實現資源增值、帶動就業、改善民生。
津巴布韋采礦與礦業發展部常秘彭瓦·庫納卡表示,該國制定了礦業附加值提升路線圖,希望在礦產開發、技術引進、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方面深化與中國企業合作,加速從原材料出口向制成品供應轉變。
烏干達礦業部長露絲·南卡比魯瓦坦言,國家面臨儲量不明、技術短缺、電力不足等挑戰。她表示,烏干達正推進稅費減免、完善法規、優化收益分配等改革,加強管理鋰、稀土等關鍵礦產,推動“簡單開采轉向高附加值加工”。
近年來,中國企業正以技術創新推動非洲礦業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發展。5G智慧礦山、無人開采、數字化管控等應用日益廣泛,資源開發與清潔能源及產業鏈的融合不斷深化,有效提升了礦產品附加值,延長了本土產業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與就業。
據了解,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在剛果(金)投資運營的華剛礦業是中非合作典范。該項目應用多項專利與綠色施工技術,實現資源高效開發。其配套的布桑加水電站保障礦山100%使用清潔水電,致力于生產“全球最低碳銅”,顯著緩解當地用電緊張,構建了“基礎設施+礦產資源+社會責任”的成功模式。
中國在非企業社會責任聯盟主席刁春和強調中非綠色礦業合作對可持續發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性。該聯盟發起的“百企千村”活動已覆蓋50多國,惠及8000多萬非洲人民。他說,綠色礦業與“百企千村”共同實現環境修復、資源增效和民生改善,前者通過技術創新減少生態破壞,后者聚焦社區民生項目。聯盟將深化清潔能源支持、全產業鏈協作及政策創新,助力非洲工業化轉型。
“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湖南郴州在現場分享了綠色礦業實踐。郴州擁有世界級鎢、鉍等礦產和1300億元產值產業鏈,成功探索了如全生命周期生態管控、“礦山治理+文旅融合”等模式。據悉,該市已與53個非洲國家開展了經貿往來及技術輸出,未來將全力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等,推動在非企業礦業產業鏈融合發展,惠及非洲人民。
活動期間,贊比亞喬馬50MW光伏項目、10MW納馬倫杜太陽能公園光伏項目,非洲礦山配套電站項目及中國可持續礦產供應鏈戰略合作協議等一批中非重要合作項目現場簽約。(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1日 15:19:01
- 2025年07月11日 15:05:45
- 2025年07月11日 11:26:37
- 2025年07月10日 14:22:06
- 2025年07月10日 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