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北京加快培育壯大未來產業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 呂少威)2024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規模達到了1.06萬億元,同比增長8.7%,北京正加速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醫藥健康產業集群邁進。未來,將進一步培育壯大腦機接口、合成生物制造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這是記者19日在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北京市主題采訪活動中了解到的。北京醫藥健康科技發展中心主任劉慧表示,醫藥健康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將其作為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
從2018年起,北京市滾動實施3輪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的“行動計劃”,實施科技管理部門與行業管理部門“雙牽頭”的工作機制,實現了科技創新與衛健、藥監、醫?!叭t”的高效協同聯動。
2024年、2025年北京連續兩年發布實施促進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出臺了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措施、優化創新藥械全流程服務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吸引輝瑞、默沙東、禮來等8家知名藥企在京新設創新主體;實施醫師科學家培養、青年臨床研究人才培訓、創業CEO人才特訓等計劃,形成了緊缺人才引育的有效路徑;設立規模達200億元的市級醫藥健康領域產業投資基金,市區聯動打造專業并購基金,更好支撐產業創新發展。今年以來,全市11款創新藥械產品獲批上市,總數居全國前列。
劉慧介紹,為了持續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北京前瞻性統籌謀劃、系統布局新質生產力,大力培育腦機接口、合成生物制造等新興產業領域,具備較好發展優勢。
一是科技資源集中,創新成果豐富。擁有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優勢單位和大科學設施,菌種保藏中心、科學數據中心等科技資源,為微生物的設計改造提供支撐,在產業亟需關鍵技術方向產出新型底盤菌、生物法制備己二酸等一系列創新成果。二是臨床水平領先,專家團隊實力突出。擁有23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3家國家醫學中心,數量占全國一半,聚集了一批如天壇醫院趙繼宗、宣武醫院趙國光等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人才團隊。
三是創新型企業多,細分賽道領先。在腦機接口、合成生物制造等領域擁有一批領先的代表性創新企業,在腦機接口方向同步發展侵入式、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在合成生物制造方向重點聚焦基因組合成、新型高效底盤細胞表達體系構建、新分子設計合成與新代謝途徑設計等關鍵技術,在細分賽道保持技術領先優勢。
得益于前瞻性布局和諸多支持政策,北京在相關新興產業領域成效凸顯。
在腦科學與腦機接口領域,北京持續開展腦認知原理解析、腦重大疾病、神經科學新技術、神經計算與神經編解碼等腦科學前沿研究,推動腦重大疾病基因治療技術加快臨床轉化,正在開展臨床試驗的重度癲癇和難治性疼痛藥物初步顯示了安全性和有效性。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加快突破,研發了超薄柔性深部電極、腦機接口專用芯片、高性能語言解碼器、前饋式運動意圖解碼算法等;臨床應用進展顯著,清華大學研發的無線微創植入式腦機接口已完成3例人體植入,幫助脊髓損傷患者實現喝水等腦控功能;腦科所、芯智達研發的128通道無線植入腦機接口系統“北腦一號”已完成兩批、5例人體植入,其中,言語障礙患者術后實現近百個中文詞解碼輸出,脊髓損傷高位截癱患者實現隔空操控機械臂、電腦光標,并初步實現康復效果。
在合成生物制造領域,北京突破了一碳轉化、底盤細胞設計技術、大片段基因編輯技術等一批前沿技術;推動一批創新產品轉化落地,如高彩霞團隊開發的全球首個植物高效大片段DNA精準插入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物性狀改良,使高油酸大豆油酸含量從20%提高到80%,譚天偉院士開發了全球領先的生物法制備己二酸技術,中試產量達到國際最高記錄110g/L等;推動技術服務平臺加速建設,強化生物設計支撐能力,提升工藝放大水平,完善第三方風險評估與合規保障服務;推進昌平、平谷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集聚區有序建設,強化產業空間和配套設施保障。
劉慧表示,下一步,北京將加緊推動相關政策落地與實施,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切實強化創新轉化、資源統籌、區域聯動和示范先行,不斷優化創新、轉化、應用等全周期服務,為行業發展持續注入創新源泉和前進動力,培育壯大腦機接口、合成生物制造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完)

- 專題:活力中國調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