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百余名家中國寫意畫作品匯集中國美術館帶觀眾共“暢神”

    百余名家中國寫意畫作品匯集中國美術館帶觀眾共“暢神”

      中新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如何在人工智能大潮下得到繼承和發揚?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暢神——中國寫意畫作品展”匯集百余名家作品,試圖回答這一問題。

      中國畫的寫意精神,是中華文明獨特的藝術基因。從《戰國策》中“寫意”一詞的初現,到宋元時期成為繪畫的重要范疇,再到明清時期“不似之似”的美學追求,中國寫意畫始終承載著中華民族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思考。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此次展覽以“暢神”為主題,張立辰、郭怡孮、姜寶林、王濤、程大利、郭石夫、吳悅石、龍瑞、湯立、趙建成、蕭和、郭玫孮等百余位藝術家,從耄耋前輩到青年才俊,皆以飽滿的筆墨詮釋了這一主題,意在通過寫意繪畫這一獨特形式,對當下中國畫的創作面貌與發展狀態進行深入思考與探討。主辦方期待觀者徜徉于作品之間,能真切感受藝術家的筆底波瀾、心中神思,靜心體會一份超越形質的自由與真趣。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慶富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藝術研究院寫意畫院以“溯本清源、守正創新”為宗旨,致力于寫意繪畫的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和創作實踐。本次展覽主題“暢神”源于南朝宗炳的《畫山水序》,“暢神”不僅是藝術的境界,更是生命的境界。它要求藝術家以澄澈之心觀照萬物,以自由之筆抒寫性靈。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書面致辭中表示,“寫意”作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密碼,魏晉時期產生審美自覺,至唐宋獲得詩意升華,再到明清賦予筆墨哲思,早已超越技法范疇,積淀為中華美學的基因圖譜。而今天的中國寫意藝術,更是文化自信的時代宣言。在全球化與數字化的浪潮中,它以“似與不似之間”的東方智慧、“筆簡意周”的視覺韻律和“心與物游”的精神超越,為當代人提供了抵御浮躁、回歸本真的心靈港灣。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悉,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將持續至6月17日。(完)

    【編輯:劉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