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蘭花獎丨俄羅斯漢學家易福成:華文教育如何澆灌中俄“友誼之花”?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題:華文教育如何澆灌中俄“友誼之花”?
——專訪漢學家、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語言學院東方學系主任易福成
作者 崔白露 孫晨慧

作為莫斯科第一家孔子學院俄方院長,易福成(Taras Ivchenko)見證了該院創建與成長全過程。歷經15年發展,2022年莫斯科孔子學院已有71個班、750人的規模。如今,孔子學院已成為俄羅斯社會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和當代社會的重要窗口。
9月8日,首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俄羅斯漢學家、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語言學院東方學系主任易福成獲得“友好使者獎”。易福成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華文教育在中俄兩國間發揮的獨特作用。他表示,俄羅斯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需進一步提高漢語教學水平,傳播中國和俄羅斯文化,促進中俄文化和民間交流。
視頻:【東西問】俄羅斯易福成:華文教育如何澆灌中俄“友誼之花”來源:中國新聞網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從多年前在中文系求學,到后來成為漢學家、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語言學院東方學系主任、孔子學院院長,你如何開展華文研究?這個過程帶來哪些啟發?
易福成:現代漢語研究是我開展華文研究的起點,并在不斷深入學習中逐漸對諸子百家產生興趣和開展相關研究,對《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等著作也都有所涉獵。
中國古文典籍傳承至今,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對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也頗具啟發,如在怎樣提升自身美德、更好地生存發展等問題上,均給予公眾精神層面的支持與指導。
我在研究古代漢語的過程中收獲很多。古代漢語是漢語書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適用于現代教學,如今包含于俄羅斯華文教學之中。俄羅斯的華文課程包括古漢語、文言文、現代漢語,課程內容非常豐富,也體現了俄羅斯華文課程的綜合性。
此外,在開展華文研究期間,我結識了以北京大學中文系郭錫良先生為代表的眾多中國語言學家。郭先生也是我的導師。他們在華文研究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對待學術嚴謹認真的態度深深感染著我,至今對我的教學工作與研究起著指導作用。

中新社記者:中俄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文交流日益密切。華文教育在中俄人文交流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易福成:中俄關系發展良好,兩國在文化、教育、經濟等方面都開展了深入的交流合作。語言溝通在這其中無疑起了關鍵性作用。在俄羅斯,掌握漢語是獲得商業和文化交流優勢的捷徑。
當前俄羅斯的中文普及程度很高,尤其在一些經濟類、科技類院校,已經廣泛開展漢語課程及相關文化活動。在孔子學院,課程包括學習中國手工藝、介紹中國傳統哲學思想、開展中國名家名人作品討論會等。
華文教育工作直接影響中俄人文交流的成效。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是唯一延續至今的國家,擁有連續完整傳承的中華文明。
要知道,翻譯往往會產生誤差與延時,而借助漢語認識古代中國、了解現代中國,能更好地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連續性,洞悉中國當今的發展變化。因此,華文教育既是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的關鍵,也在促進兩國關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俄羅斯民眾對漢語學習的興趣正濃,希望未來能延續下去。

中新社記者:你主編的《漢語自學手冊》等教材在俄羅斯被廣泛采用,深受俄羅斯漢語教師和漢語學習者好評。在華文教材編寫、漢語教學方面,你有哪些心得?
易福成:華文教材為俄羅斯社會了解中國及中國文化提供了系統的知識。俄羅斯在華文教材編寫方面強調系統性,漢語教學也對學生提供了系統性訓練。
一般來講,中國人介紹漢語特點時,往往會從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入手。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漢字源于日月鳥獸之形。我們在編寫教材、開展教學工作時,也遵循語言要素和言語技能的學習規律,讓學生從開始階段就明確漢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的概念及特點,對漢字做出正確釋義,幫助學生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內涵。
有些華文教材編寫工作者認為,華文教學一開始不要太復雜。但我認為,需要在起始階段就把語言的實質教給學生。他們可能在初學時覺得吃力,但從長遠來看,這更有利于對漢語的深入學習。

中新社記者:俄羅斯的華文教育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有何特點?俄羅斯孔子學院為什么會獲得當地讀者、社會的肯定?
易福成:俄羅斯孔子學院是和中國高校共同合作的成果。長期以來,我們逐漸摸索到了最佳合作方式——不僅限于學生間的交流,還涉及教師間的教育交流往來。我們經常會在線上開展交流課程,在線下開展夏令營活動。
近年來,孔子學院不僅傳播漢語,還傳播中國文化,以及更廣范圍的知識。我想,這是孔子學院在俄羅斯比較受歡迎的原因。
人們相聚于此,在學習中收獲知識,發展出長期、穩定、堅固的友誼。在這里,大家了解中國文化,在中國古籍中體會有關“尊重、包容、友誼和關愛”的人類共情。大家學習中國歷史,見證“中俄友誼”的故事在此續寫??鬃訉W院所承載的既是中國故事,也是俄羅斯故事,更是屬于世界范圍內友好交流、互學互鑒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俄羅斯華文教育發展有哪些經驗值得分享?作為俄羅斯華文教育的重要參與者,你如何看待俄羅斯華文教育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易福成:“中俄關系世代友好”是俄羅斯華文教育發展的基石。在兩國人文交流合作領域,通過加深對彼此歷史文化、發展道路、教育教學方面的認識,深化華文在拓寬公眾職業選擇道路上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才能更廣泛地激發俄羅斯華文教育的普及與發展。
需強調的是,青年是中俄友誼的使者。兩國青年在交流互訪中,能夠了解彼此特點,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對優化兩國關系的民意環境至關重要。重視青年群體的華文教育工作是我們當下的重要任務。

俄羅斯的中文普及度很高,但也存在漢語教育教材單一,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問題。
具體而言,國際漢語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漢語水平及扎實的漢語教學能力,同時也要有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和系統教學組織能力。在語言文字教學方面,教師應重視吸納古文字的研究成果,更深入地了解漢字知識,夯實學生的漢語基礎。
此外,還要與時俱進,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技術,開發更多適宜的數字漢語教材和漢字讀物產品,讓學習者更便捷地接觸到專業的華文教育。
豐富漢語教材資源、鞏固漢語教學師資隊伍、提高自身的漢語教學水平、發展系統性的教學方法,以上是我們的目標,也是當前面臨的挑戰。(完)
受訪者簡介:

易福成,漢學家,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語言學院東方學系主任。北京大學古代漢語專業博士,俄羅斯漢語教師協會主席。他是俄羅斯漢學研究的先行者,長期致力于高水平本土教材的研發,主編的系列教材被俄羅斯廣泛采用,深受俄羅斯漢語教師和漢語學習者好評。他策劃并舉辦首屆“俄羅斯漢語語言學及漢學”國際研討會,是近年來俄羅斯該領域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國際學術會議。


相關新聞
東西問精選:
- 2025年07月04日 19:17:31
- 2025年07月04日 16:08:58
- 2025年07月03日 17:18:32
- 2025年07月03日 17:13:04
- 2025年07月03日 14: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