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東西問丨鄭偉昌:泰國最大慈善救助機構源流知多少?

    東西問丨鄭偉昌:泰國最大慈善救助機構源流知多少?

      中新社曼谷9月30日電 題:泰國最大慈善救助機構源流知多少?

      ——專訪泰國華僑報德善堂董事長鄭偉昌

      中新社記者 李映民

      位于曼谷的華僑報德善堂(下稱“報德善堂”)在泰國家喻戶曉。近日在杭州舉行的2023第九屆中華慈孝文化節開幕式暨年度中華慈孝人物頒獎盛典上,報德善堂獲得“2023年度中華慈孝團體”榮譽。泰國的救援呼叫中心就設在報德善堂,泰國所有災情都會在第一時間匯報到這里,由報德善堂組織協調人員奔赴現場救援。

      報德善堂創立以來,始終堅持“拯救生命、維護生命、締造生命”的信念,這一信念還源自于中國潮汕地區的“大峰精神”。大峰精神是如何支撐起泰國最大慈善救助機構的?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就此專訪了報德善堂董事長鄭偉昌。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報德善堂歷經113年的發展演變,已成為泰國最大的慈善救助機構。報德善堂的誕生有何歷史背景?

      鄭偉昌:清末民初,從中國潮汕地區漂洋過海到泰國的人員眾多。據相關記載,僅在1882年至1928年,移民到泰國的潮汕人(潮州人)就接近70萬人。抵達曼谷的潮汕人面臨惡劣的生存環境、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加上途中勞頓,所以病者甚多,而當時泰國的醫療條件又差,所以來自潮汕的移民死亡率較高。根據泰國潮州會館記載,1900年至1905年6月,曼谷的潮州義山亭(潮州墳山)共計收葬4627具遺體,“所賴葬埋者,不可勝數”。由此可見,當時在泰中國移民需要一個為其妥善照料病死等問題的機構。在此背景下,泰國潮汕籍熱心人士秉承潮汕大峰祖師“為善至樂”的理念,創建善堂,主動捐款并開展收殮無主尸體并予以埋葬的活動。

      同時,中國移民在新的土地上需要信仰。由于前途未卜及航海中的危險無法預料,宗教信仰便成為他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大峰祖師信仰在滿足中國移民的宗教信仰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隨著信眾的增加以及收殮尸體日漸增多,泰國曼谷華僑和熱心人士決定創建一個正式機構。1910年11月,在泰國僑領鄭智勇的號召組織下,曼谷12個商號聯合決定創建大峰祖師廟并正式命名為“報德堂”,地址設在曼谷拍拋猜路?!皥蟮绿谩钡淖谥际恰氨凶鎺熑蕫鄞缺?,賡續救死恤生之工作”。此后,報德堂正式對外接受收殮尸骨埋葬的事務。

      1936年10月11日,曼谷潮籍僑領馬介吾呼吁并倡議華僑社會各界參與善堂的改組工作,“期本堂成為全僑公共慈善機構”。其倡議得到泰國中華總商會、潮州會館、廣肇會館等僑團響應。改組后的善堂產生第一屆董事會并通過泰國華僑報德善堂第一個章程,其職能由偏重“施棺埋葬”擴大至“救生”等功能。改組后的善堂正式向泰國政府注冊,“泰國華僑報德善堂”成為泰國華僑社會第一個有組織的慈善機構。

    位于曼谷的大峰祖廟。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報德善堂為何把來自中國潮汕地區的“大峰精神”作為其立堂宗旨?

      鄭偉昌:由于來自潮汕地區的移民人數眾多,潮汕地區的信仰——大峰祖師信仰也自然傳入泰國曼谷。大峰祖師相傳為北宋時期潮汕地區的一位高僧,他在當地從事收尸、醫療、教育、筑橋等慈善事業。有一年,潮汕地區因水災引發瘟疫等災害,病死者無數,出現許多無人認領的尸體。大峰祖師收集尸體并火化、設立診所、供應食品給有需要的人士。在他圓寂之后,潮汕民眾感念其功德,建“報德堂”以奉祀。清末民初,潮汕地區有善堂組織161個,大多奉祀大峰祖師。

      大峰祖師的精神在潮汕地區的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深刻地影響了一代代潮汕人。它關乎宗教信仰,也涉及道德準則、社會公益和個人修行等方面。大峰祖師強調修行與慈善的重要性。修行是指個人內心的修養和精神追求,而慈善則是指對他人的關懷和幫助,特別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注,這也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

      這一點跟報德善堂的宗旨是一致的,所以一百多年來,報德善堂一直把“大峰精神”作為立堂宗旨。報德善堂以大峰精神為紐帶,凝聚各方力量,開展慈善公益活動。歷經百余年的發展演變,報德善堂由最初的收尸贈葬發展成為一個集救災、醫療、文化教育于一體的大型慈善救助機構,救助對象不分國籍、種族和宗教信仰。

    報德善堂義工為來訪的嘉賓演示車禍現場救援過程。李映民 攝

      中新社記者:報德善堂是如何傳承和發揚大峰精神的?

      鄭偉昌:泰國的華僑華人尤其是潮汕人深受大峰精神的影響,這為報德善堂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大峰祖師誕辰紀念日等日子,報德善堂會舉辦慶典活動,通過展示和弘揚大峰精神來提高人們的相關意識和參與度;通過舉辦關于大峰祖師和潮汕文化的展覽,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學習大峰精神的內涵;通過舉辦文化講座和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或相關領域的人士探討大峰精神在泰國的重要性和意義,促進知識的傳播和交流;通過潮劇表演、音樂、舞蹈等方式,展示潮汕地區的藝術和文化以及與大峰精神相關的內容,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這些活動吸引了更多人的參與,實現慈善事業與文化傳承的有機結合,讓大峰精神得以傳承和弘揚。報德善堂下屬的學校也把大峰精神作為教育的內容之一。

      大峰精神強調了慈善的價值和意義,教導人們要關注弱勢群體,幫助有需要的人,以及在社會中傳播愛和關懷。這種價值觀使得越來越多的泰國華僑華人和當地人認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并以慈善事業為己任。

    位于曼谷的報德善堂大樓及報德善堂救援車輛。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在泰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報德善堂的慈善救助行動,出錢出力支持善堂發展,這是為何?

      鄭偉昌:在大峰精神的感召之下,報德善堂的隊伍越來龐大,收到了源源不斷的善款,有力地支持善堂的發展。目前報德善堂的救援網絡覆蓋泰國社會的每個角落。去年,報德善堂接到12萬次求助,大部分由報德善堂派員處置。除了救急以外,報德善堂也開展各類慈善活動,如助學、扶貧、慰問等。去年報德善堂在救援、慈善活動等方面花費了近4億泰銖,這也說明報德善堂開展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資金來支撐。

      泰國民眾之所以大力支持報德善堂,一方面是報德善堂秉持大峰精神,為泰國社會作出了貢獻,在泰國民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是報德善堂堅守慈善的初衷,資金使用堅持透明公開合理原則,讓捐款的熱心人士放心。另外,受過報德善堂救援救助的人士往往心懷感激,會反過來支持報德善堂。報德善堂收到的善款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這些人和其后代的。

      以前潮汕移民來到暹羅(泰國的古稱),上岸后吃到的第一碗熱粥就是報德善堂提供的。他們記住“這碗粥之恩”,之后都會回報善堂,并教育后代也要知恩圖報,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報德善堂得到發展壯大、大峰精神得到傳承和弘揚,都是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美德的生動寫照。(完)

      受訪者簡介:

      鄭偉昌,博士,1939年出生于泰國曼谷,祖籍廣東潮陽?,F為泰國京華銀行董事總經理、泰國貿易院主席、泰國潮州會館名譽主席、泰京天華慈善醫院名譽董事長、泰國華僑報德善堂董事長、太平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編輯:田博群】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