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塑料如何變廢為寶?最新研究發現利用細菌或可轉換成鎮痛藥
中新網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化學》北京時間6月23日夜間發表一篇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大腸桿菌(E. coli)能將一種從廢塑料瓶中獲取的分子轉換成一種鎮痛藥撲熱息痛(也叫對乙酰氨基酚)。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潛在策略,能將塑料廢棄物以可持續的方式升級改造成有用的產物。
該論文介紹,塑料廢棄物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以可持續的方式升級改造塑料仍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其中,代謝工程利用生物細胞中使用的化學反應網絡來產生想要的分子能與有機化學相結合,創造出新的小分子。不過,這些反應結合后是否能將塑料升級改造成有用產物卻不明確。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通訊作者、英國愛丁堡大學Stephen Wallace和同事及合作者研究發現,名為洛森重排的化學反應能在活細胞中發生,被大腸桿菌內的磷酸鹽催化。這種化學反應能產生對細胞代謝至關重要的一類含氮有機化合物。他們利用化學方法降解了一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料瓶,得到了這種化學反應的起始分子,并證明細胞代謝之后能修復這種來自塑料的分子。
他們還發現,這個源于塑料的分子能作為在大腸桿菌中產生對乙酰氨基酚的起始原料,產量為92%。
論文作者總結認為,他們這項研究結果或是首次利用廢棄物從大腸桿菌中產生對乙酰氨基酚,今后可進一步研究其他類型的細菌或塑料能如何產生有用的產物。(完)


相關新聞
國際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1日 20:15:32
- 2025年07月11日 12:12:26
- 2025年07月11日 11:08:16
- 2025年07月10日 16:25:04
- 2025年07月10日 13: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