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建言:聚人才強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 (周燕玲 石小杰 瞿宏倫)“作為一名來自貴州的基層代表,我經歷了脫貧攻堅的過程,也正在參與鄉村振興的進程?!比珖舜蟠?、貴州省黔西市雨朵鎮黨委書記付慶梅說,推動鄉村振興,鄉村必須有能人、有產業、有品牌,希望國家能夠加大對西部欠發達地區“三農”工作的支持力度。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著眼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鄉村富民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培養用好鄉村人才。
付慶梅介紹,近年來雨朵鎮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韭菜,通過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吸納農村“土專家”“田秀才”等社員入社,先行先試探索種植韭菜,韭菜畝產最高可達5000公斤,扣除土地流轉、種子、工資等成本后,每畝凈收益約4000元。
“有產業,還必須有品牌,我們已初步形成‘雨朵韭菜’品牌。為保證質量,村集體合作社建立了農殘快速檢測室,對每一車韭菜進行抽樣檢測,合格后附帶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才準流入市場?!备稇c梅說,農戶參與集體經濟合作社的經營發展,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反租倒包賺薪金、入股享股金等方式受益。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白云鎮平元村黨支部書記肖正強是一名“兵支書”。他告訴中新網記者,村里依托昊禹米業智慧農業打造了集“文化+農業+旅游”的稻花鄉里美麗田園,2023年村里返鄉就業的村民新增了200余人,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6000元。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各地積極引進和培育鄉土人才助推鄉村振興工作,鄉村振興隊伍各項素質得到了較大提升,推進鄉村建設工作成效明顯?!毙ふ龔娬f,受限于貴州農村人員結構現狀,農村本土懂技術、懂市場、能管理、會經營的人才不多,外來的技術人員和經營團隊難以長駐開展傳幫帶工作,人才需求缺口較大。
全國人大代表、遵義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業系教授邱寧宏認為,現階段,亟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高素質農民、鄉村工匠、農村創業帶頭人等服務鄉村振興的人才。農業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中具有創新性驅動作用。

“打破原有的傳統生源模式和結構,推進涉農專業訂單定向人才培養計劃、公費農科生等,吸引優質生源報考涉農專業?!鼻駥幒杲ㄗh,可依托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等平臺,開展基層農技人員、新型職業農民、高素質農民等各類培訓,當好科技特派員,精準開展科技服務。(完)

- 專題:2024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05日 12:28:12
- 2025年07月04日 18:54:25
- 2025年07月04日 14:02:51
- 2025年07月04日 11:13:56
- 2025年07月04日 1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