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科技考古證實北白鵝東周墓地出土席狀編織物為蘆葦

    科技考古證實北白鵝東周墓地出土席狀編織物為蘆葦

      中新社太原6月13日電 (記者 楊靜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對外發布,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證實山西垣曲北白鵝東周墓地出土的席狀編織物生物來源為蘆葦,為研究東周時期喪葬制度提供了依據。

      北白鵝墓地位于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英言鎮北白鵝村東,主體遺存為東周時期墓葬、灰坑和車馬坑。2020年4月起至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運城、垣曲市縣文物部門對墓地展開全面考古工作。

      考古調查和勘探確定墓地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米,共發現墓葬217座,車馬坑5座,灰坑241座,陶窯2座。部分隨葬青銅器上附著厚度不足1毫米的席狀編織物殘留,可觀察到明顯的編織紋路。青銅器在埋藏過程中釋放銅離子營造了抑菌微環境,有利于編織物等有機質文物的保存。

      考古人員介紹,通過纖維顯微觀察、植硅體分析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等方法,確認北白鵝墓地M1020青銅簋附著的席狀物為蘆葦材質。結合《禮記·喪大記》等文獻記載及現場考古證據,推斷席狀編織物為葦席,位于槨蓋板下棺蓋板上作“抗席”之用。

      此外,在棺底板下槨底板上也發現了大量席狀物殘留,因接近生土而形態保存較好,與上述通過科學檢測的考古樣品進行觀察對比可知其亦為葦席,且位于墓主身下作“臥席”之用。

      考古人員表示,在北白鵝墓地M1020中發現大量的席狀編織物殘留,類似情況在春秋早期其他墓葬中也很常見,說明殮席在整個下葬過程中扮演過重要角色,且殮葬用席的制度在這一時期早已成熟。

      北白鵝墓地是具有代表性的春秋早期貴族墓葬,對墓葬中出土的各類文物進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當時的喪葬制度,進而為周王朝東遷后社會景觀的復原提供證據。(完)

    【編輯:張子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