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東西問丨何為民:藏書票這樣見證東西方藝術交融

    東西問丨何為民:藏書票這樣見證東西方藝術交融

      中新社哈爾濱6月23日電 題:藏書票這樣見證東西方藝術交融

      ——專訪魯迅版畫獎獲得者何為民

      中新社記者 劉錫菊

      藏書票出現的最早時間可追溯到15世紀下半葉,它一般貼在書的扉頁上,是表明藏書主人身份的標識,通常采用木版、銅版、絲網版、石版等形式表現各種美術圖案,有“紙上寶石”之稱。藏書票的起源及其發展的獨特性體現在何處?如何表達人類共通情感并引起東西方藝術共鳴?魯迅版畫獎獲得者何為民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能否介紹一下藏書票的起源?其發展的獨特性體現在何處?

      何為民:藏書票(EX LIBRIS/Bookplate),也有人稱之為“藏書帖”或“藏書券”,是一種微型版畫藝術形式。它是在紙上印制完成后,作為小型裝飾性標簽貼在書籍扉頁上,用于標明書籍歸屬,通常由圖像與文字組合而成。

      現代意義上的版畫藏書票,是伴隨15世紀歐洲印刷術的興起而產生的。創作于1475年(一說1480年),約兩英寸見方的德國手繪木刻“天使捧徽”,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藏書票。該書票粘貼在勃蘭登堡家族贈予修道院圖書館的書籍中,票主是德國一修道院修士。另一件德國早期藏書票是“刺猬”。畫面為一只刺猬銜著野花,約十五世紀中后期以木刻形式制作。兩件作品的藝術家姓名均無記錄。

      16-17世紀,藏書票在歐洲貴族和學者間流行,內容常融合家族紋章或拉丁文,多采用銅版凹雕與木刻技術。18-19世紀,隨著印刷術普及進入普通藏書家階層。二十世紀初,隨著私人出版社與藏書者的普及,藏書票進一步發展,風格涵蓋新藝術運動、表現主義、裝飾藝術等,題材多樣化。歐美國家藏書票協會的相繼成立,促進了藏書票的國際交流與收藏,使其從實用標識發展為獨立藝術門類。

      藏書票發展的獨特性與印刷術和出版業的發展關系甚密。原因其一,藏書票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其二,藝術家根據藏書者的喜好專門定制,使得書籍具有個性化屬性;其三,藏書票既是藝術史的微觀切片,又是社會文化的多棱鏡。其“小中見大”的特質以及易于跨文化傳播的屬性,使其在數字時代的今天依然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美國版畫家肯特藏書票-1933年。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藏書票是如何進入東方的?目前發現的“中國第一張藏書票”是何時出現?都有哪些大家收藏、設計過藏書票?

      何為民:據日本近代藏書票藝術研究者齋藤昌三著述的《藏書票之話》考證,明治初年(1868年),藏書票已流傳到日本。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出現第一張純西洋風格銅版蝕刻藏書票。

      知名藏書票藝術家、收藏家黃務昌所著《蝶戀書香:中外藏書票擷英》一書記載,藏書票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由西方傳教士與留學生傳入;由日本傳入。有明確紀年(1910年)的“北洋大學堂圖書館”藏書票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藏書票。

      關于中國最早的藏書票,還有一種說法是“關祖章藏書票”。1990年,臺灣學者吳興文在北京琉璃廠發現一本1913年版《圖解法文百科辭典》,書中夾有一張關祖章藏書票。畫面描繪一名頭戴方巾的書生展卷研讀。其創作時間被普遍認為是1914年,但其具體創作時間、地點和設計者等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

      在中國藏書票發展早期,對其進行介紹、研究和使用的大都是熟悉外國文化的中國文學家。魯迅在日記中三次提到藏書票(他稱“藏書票”為“藏書圖記”)。戲劇理論家宋春舫也是最早收藏、使用和設計藏書票的中國學者之一。葉靈鳳應是中國第一位藏書票收藏與研究家,1933年,他在《現代》雜志上撰文介紹國外藏書票藝術。詩人、翻譯家邵洵美曾嘗試將中國書畫、雕版版畫等元素融入到藏書票創作中。冰心、巴金、錢鐘書、姚雪垠、楊絳、吳祖光等中國作家都有藏書票存世。

    何為民收藏的紋章藏書票,作者是奧地利版畫家阿爾弗雷德-科斯曼 (Alfred Cossmann 1870-1951) 。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為何以“紙上寶石”比喻藏書票?它是如何表達人類共通情感并引起東西方藝術共鳴的?您本人因何與藏書票結緣?

      何為民:具體說來,藏書票一方面體現了物理層面的精微美學,是方寸之間的濃縮藝術。另一方面,它是藝術史的一面鏡子,是版畫技法演變的實驗場。從丟勒的銅版凹雕到當今的數碼版畫,藏書票記錄了500年來多種版畫技法的實踐成果,用“紙上寶石”稱譽藏書票可謂恰如其分。

      藏書票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表達人類共通情感,引發東西方讀者對藝術共鳴:其一,主題共鳴。中西藏書票中有很多共通主題:愛、求知、自然之美等均指向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其二,藝術語言的共通性。雖然東方以木版藏書票居多,西方以銅版石版藏書票為主,但圖像語言本身無需翻譯,只需要讀者心靈感受。藏書票尺幅小,可裝到信封里郵寄,因此更容易交流,從而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交融。20世紀90年代末,我曾把我創作的石版畫藏書票郵寄給外國藝術家進行交換,收獲了一批藝術性非常高的外國藏書票作品。

      1987年,我嘗試運用水印版畫技法創作藏書票;在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讀研究生時,創作過黑白石版畫藏書票;在黑龍江省版畫院工作期間,創作過一系列中國神話題材的套色石版畫藏書票;到英國后創作過一系列油印套色木刻藏書票。后來我還用木口木刻形式創作過藏書票。

    何為民創作的套色石版畫藏書票,該作品曾獲全國第六屆藏書票展銀獎。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中國藏書票市場發展突飛猛進,獲得了哪些海內外認同?對當今中西方交流有何啟示?

      何為民:有“藏書票領域奧運會”之稱的“國際藏書票協會聯盟(FISAE)展”從1953年首展以來,在最初的三、四十年里,除港澳臺地區外,中國其他地區的藝術家和作品很少參與進來。伴隨經濟的發展,中國在2008年成功舉辦了第32屆國際藏書票雙年展。近二十多年來,幾乎所有的國際藏書票展覽都有中國藝術家參與,如波蘭弗羅茨瓦夫國際藏書票雙年展、俄羅斯圣彼得堡藏書票展等,中國藝術家屢獲“最佳技法獎”“評審團特別獎”等殊榮。2022年舉辦的“北京國際藏書票大會”,標志著中國成為推動全球藏書票藝術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中國推動“全民閱讀”和傳統文化復興,藏書票被納入公共文化推廣項目,如圖書館特展、校園美育課程等,使藏書票藝術在中國廣為普及。

      嘉德、保利等拍賣行增設藏書票專場,名家作品成交價逐年攀升,李樺、楊可揚、梁棟等版畫大師的作品備受追捧。學術方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高校開設藏書票創作課程,推動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吨袊貢笔吩挕贰恫貢敝挕返葘V?、譯著出版,填補了該領域的理論空白。藝術無國界,中國藏書票藝術已越來越受到來自全球藏書票愛好者的喜愛。(完)

      受訪者簡介:

    何為民。受訪者供圖

      何為民,博士,魯迅版畫獎獲得者。曾任黑龍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書畫院暨黑龍江省美術館專業畫家,黑龍江(國際)版畫博物館海外策展人,牛津大學博士后;現為英國皇家版畫家協會理事、英國木版教育信托理事,牛津大學格林坦普敦學院客座研究員。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全國版畫展及國際版畫展并獲獎。在國外舉辦十余次個人作品展,出版英文版個人畫集兩本、著作一本。作品被中國美術館、黑龍江省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大英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及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藝術機構收藏展出。

    【編輯:李潤澤】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