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旅市場迎來火熱金秋
剛剛過去的2023年中秋國慶八天長假,北京市接待游客1187.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8.9%,比2019年增長12.9%;旅游總收入155.7億元,同比增長108.2%,比2019年增長21.9%。游客在京人均花費1310.6元,同比增長39.9%,比2019年增長8.0%,文旅業復蘇良好。
旅游市場 迎來“井噴”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數據顯示,雙節期間,外省和本地游客的出游意愿同樣旺盛。
外省來京旅游人數503.6萬人次,同比增長167.5%,比2019年增長13.9%。
市民在京旅游人數681.3萬人次,同比增長11.7%,比2019年增長11.7%。
北京接待入境游客3萬人次,旅游收入4.2億元。
■文化演出日均252場
節日演出市場持續繁榮。雙節期間,全市154個劇場舉辦線下營業性演出共計358臺2017場,日均演出場次多達252場,共吸引觀眾約55萬人次,票房收入9000萬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演出場次、觀眾人數、票房收入分別增長218.6%、71.5%、51.1%。
北京節日期間演出市場供給豐富,話劇、兒童劇、音樂會、馬戲雜技魔術等類型演出均在百場以上?!按髴蚩幢本?2023展演季、“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雙奧之城”舞臺藝術演出季、第二十五/二十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等重磅活動均集聚在節日期間舉辦。眾多優秀院團、經典劇目亮相北京舞臺,讓廣大首都市民盡享“演藝之都”建設的初步成效。同時,流量IP也拉動文旅消費。雙節期間,2臺3場大型演唱會、2臺4場音樂節吸引眾多異地歌迷跨城觀演,帶動周邊交通、食宿、餐飲等綜合消費增長。
雙節期間,全市各級公共文化機構以“家國團圓·共慶華誕”為主題,共組織開展中秋主題、“慶國慶”專題的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624項1962場,參與市民167萬人次?;顒訄龃屋^2022年同比增長了3.8%。 本報記者 李洋
博物館 熱門館、小眾館同樣受歡迎
據市文物局統計,9月29日至10月6日,北京地區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約220.6萬人次。
每逢節假日,故宮和恭王府博物館的熱度只增不減。趕上雙節,兩館首次聯合推出“喜溢華庭——清代宮中少年生活文物展”。恭王府博物館樂道堂里,120件精品文物通過“天倫”“美器”“祈?!薄俺缥摹薄靶尬洹?個單元,多角度展現宮中皇子公主們的少年生活。展品中不乏國家一級、二級文物,部分還是首次與公眾見面。
除了央屬大館外,各種歷史文化類、科普類場館也是觀眾假期參觀的熱門選擇。其中,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等日均接待觀眾數量超過1萬人次;北京天文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國家自然博物館、北京汽車博物館日均接待觀眾數量均超過5000人次。假期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結合館內特色,推出“探索古遺址的秘密”“我是小小考古學家”等不同主題的體驗活動,帶領小觀眾探秘古遺址、模擬考古發掘、清理修復化石。
雙節期間,白塔寺管理處、老舍紀念館等一批中小型特色博物館接待人數也有大幅提高,成為觀眾打卡的新晉“網紅”。走進白塔寺院內,觀眾漫步于紅墻白塔間,聽風吹鈴動,欣賞展覽、拍照留念。觀眾楚女士帶著父母從山西來參觀,她說,一家人這個假期的主題就是文化之旅,“一定要到白塔下,感受濃濃京味兒?!?本報記者 李祺瑤
長假期間,石景山游樂園“國潮藝術薈”活動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摩天輪、飛炫云霄等各項游藝項目讓游客盡情暢玩。本報記者 吳鏑 攝
公園景區 1263萬人次賞景看花
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8天長假,全市公園共迎來八方來客1263萬人次,與去年相比增加近4成。其中,約1/4的游客選擇了郊區公園。長假期間,459.12萬人次游客市民走進北京市屬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感受家國團圓的節日游園氛圍。其中,10月2日假期第四天,市屬公園迎來75.68萬人次,創近年來單日歷史新高。
雙節期間,全市公園紛紛亮出“絕活兒”,圍繞民俗文化、花卉展覽、科普體驗和節慶演出等主題舉辦各類特色文化活動112項,滿足市民多元需求,也方便大家就近游覽。其中,中秋傳統文化“實力圈粉”,香山公園的“中秋賞桂”活動、北京動物園的“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活動以及大運河森林公園的“中秋游園會”活動,都吸引眾多市民體驗感受。北海公園“生態文明體驗活動-昆蟲旅館的制作”活動、南宮世界地熱博覽園“奶龍探秘南宮狂歡月”活動帶大家領略了自然生態的獨特魅力。頤和園的桂花、長陽公園的菊花則在金秋時節描繪出多彩京城的浪漫秋色。近年來,北京持續開展綠化隔離地區公園環建設,綠隔公園花草蔥郁,“景美人少”的優勢不斷凸顯,成為了今年假期市民就近出游的好去處。
本報記者 朱松梅 代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