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0萬年的時空回望

    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0萬年的時空回望

    2023年10月13日 13:51 來源:北京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本報記者 李如意

      張家口日報記者 臧波 管建霖 王瑾澗

      陽原縣泥河灣遺址歷經200萬年的洗禮,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獨具特色的舊石器考古研究基地,擁有世界上稀有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而全世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只有兩處。

      這里埋藏著遠古人類的秘密,珍藏的是我們黃種人最古老的“家”。

      初入公園 到處是景

      穿過蜿蜒的盤山路,采訪團抵達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南大門,三角形的造型非常獨特。原來,它的設計靈感,來自泥河灣遺址出土的古人類打制石器工具“尖狀刮削器”,入口檐板掀起,寓意由此開啟探尋泥河灣古地質、古生物、古人類的神秘之旅。

      走進公園,綠樹成蔭、松柏林立,空氣清新、涼爽宜人。向導介紹,這里海拔較高、溝壑縱橫,形成了小氣候,比山下的溫度低,適宜避暑納涼。

      走在寬闊的廣場上,看到的是十根地質年代景觀柱。地質學家根據我們地質自然形成的先后順序,將地球產生的46億年根據地質年代分為5代十一紀,每一根柱子代表一個地質年代。高大的景觀柱上,記載著厚重的歷史,遠古的文明,將在這里,被揭開神秘的面紗。

      進入游客服務中心展廳,兩旁展柜陳列的是在泥河灣出土的各種舊石器,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人類發展歷史。

      祖猿印象 公園之“眼”

      移步換景,內涵豐沛。這是參訪團眾人來到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一致感受。要說公園內的標志性建筑,絕對是泥河灣猿人主題雕塑——祖猿印象。

      祖猿印象位于公園中心處,其底座為正方形,頂部為人頭狀,源自古人“天圓地方”之說,寓意泥河灣古人對自然的認識、適應與探索。雕塑主要以中國境內發現的周口店“北京人”、遼寧金牛山古人類等面貌特征為主,參考非洲發現的200萬年前能人和直立人的復原面貌特征設計,在猿人雕塑底座及頭像高度、發型等設計上凸顯泥河灣地質和人類生存環境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此雕塑高9.9米,取古人“九”為最大數值之意,彰顯泥河灣古人的高大形象和泥河灣遺址群的重要地位。據說,遺址群所在地遠古時期是一座古湖,該湖面積達9000多平方公里,也從另一側折射出泥河灣古人類當時的生存環境。雕塑頭像靈動飄逸的長發就像泥河灣地層一樣,深邃的目光透出智慧的神情。

      向導介紹,祖猿印象前有20級臺階,代表了約200萬年的人類演化史,而一級級臺階是河湖相沉積的泥河灣第四紀國際標準地層的形象展示……當我們踏上臺階,仿佛進入了200萬年前的遠古時空,與泥河灣古人親密接觸、和諧共處。

      遺址眾多 底蘊豐厚

      祖猿印象的背后是一片縱橫交錯的溝壑,這里就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小長梁遺址。小長梁遺址發現于1978年,是在泥河灣盆地發現的第一個超百萬年的文化遺存,據測算距今136萬年。

      在這里還發現了200萬年前馬圈溝遺址的“人類第一餐”,直接挑戰人類非洲單一起源論;10萬年前的侯家窯遺址,出土了全世界最多的飛索獵馬石球1000多枚;1.3萬年前的馬鞍山遺址發現30多處用火遺跡,還發現了“天下第一灶”;1萬年前的于家溝遺址,出土了華北地區最早的陶片,打破了1萬年前北方沒有制陶業的說法;還有5000年前的姜家梁遺址,發現了紅山文化的代表玉器玉豬龍,孕育了“三祖”,開啟了璀璨的華夏文明。

      依托泥河灣遺址群而建的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建成紀念性園區、知識性園區和體驗性園區三大功能區,是集科研、展示、科普、休閑等功能于一身的文化旅游綜合體。

    【編輯:劉陽禾】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