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非遺曲藝“鄉音”說“鄉情”
中新社上海2月14日電 題:非遺曲藝“鄉音”說“鄉情”
中新社記者 李姝徵
“事后追討叫‘討扳賬’”“調解矛盾叫‘打圓場’”“幽默風趣叫‘好白相’”“湊在一道叫‘噶鬧猛’”……身著長衫,手托鈸子,兩位不過十五六歲的少年用浦東方言你一言我一語,正為春節假期后的演出加緊練習。
“這里的節奏要緊一些……這一句說得‘洋涇浜’了?!蹦赀^六旬的康毅在臺下側耳細聽,時而提點,時而親身示范。
這種說唱并重,曲調優美的南方曲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浦東說書。
浦東說書又稱“鈸子書”“滬書”“農民書”等,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發源于上海浦東地區,流布于上海市郊及浙江省平湖市等地。浦東說書極具鄉土特色,曾是上海僅次于“滑稽”的大曲種。
倘若“穿越”回20世紀60年代,走入浦東某個茶館書場,便能看到手拿鈸子的說書先生:一襲長衫,一口鄉音,將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娓娓道來;臺下,茶客們手捧茶杯,隨著說書人的演繹時而神色凝重時而笑逐顏開。
“城市發展快,人們的休閑方式越來越多。隨著茶館書場逐漸消失,浦東說書的‘土壤’也漸漸稀薄?!弊鳛槠謻|說書上海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康毅回憶,自1987年上海市春江滬書團全體轉業后,“從此,上海專業的浦東說書演出團體不復存在。僅有零星的民間藝人仍在堅守?!?/p>
存續危急之時,在民間愛好者和上海官方的合力推動保護下,2008年,浦東說書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場對瀕危曲種的搶救就此展開。
“列入非遺是搶救浦東說書的第一步,”康毅說,要真正讓浦東說書“活”起來,更重要的是鄉土鄉音的“傳承”與“傳播”。
“要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對浦東說書產生興趣?!笨狄阏f,現在上海年輕一輩中很多人已經不會講上海方言,對于浦東方言更是茫然無知,這就為他們理解、接受、喜愛浦東說書設了一個不小的障礙。
為給傳統曲藝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上海市浦東新區北蔡鎮不僅設立了浦東說書傳習所,鎮上的多所中小學也被納入傳承體系。傳習所內每周都有浦東說書演出,非遺傳承人定期還在學校開設唱腔、形體、故事班,為孩子們接觸這門鄉土曲藝創造條件。
“最難的是孩子要會說浦東方言?!睘閹秃⒆觽兇蚝谩罢Z言基礎”,康毅時常鼓勵他們多和家里人,尤其是家中老人用本地方言交流。偶爾遇見一兩個有“基礎”的孩子,康毅往往“眼前一亮”?!拔疫@個小徒弟陸嘉浩是‘00后’,但本地話講得不錯,也喜歡傳統曲藝?!笨狄阒钢_上的一位少年說。
傳承鄉音,康毅總帶著幾分緊迫感。帶著浦東說書進校園、進鎮上的寒托班;農歷臘月廿六的演出結束,新春假期里又接著籌備正月初十的演出……“鄉音承載著鄉情,這是割舍不掉的?!笨狄阏f。
開發開放30余年,曾經是廣袤農田的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鄉音承載鄉情的浦東說書,也用它的幽默風趣記載著這片土地上的改變。曾經浦東人餐桌上的“生黃瓜、熟黃瓜、軟蠶豆、硬蠶豆,再加一個蘿卜干”,在30年后的新話本里,變成了“鮮蛋咸蛋,肉松豆瓣,蹄髈湯淘飯,老酒扳扳”。曾經的“宅前宅后兜田頭”,已是“世博會辦到我家門口”。
作為新生代,陸嘉浩對浦東說書的傳承也有著和前輩不同的新想法?!啊斗被ā坊鹆?,上海話在網上也火了。我們蹭蹭流量,多拍短視頻介紹浦東本地話嘛?!标懠魏普f,“都是為讓更多人來看,來了解?!?完)

- 專題:2024年新春走基層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04日 11:45:04
- 2025年07月04日 08:29:11
- 2025年07月03日 12:07:18
- 2025年07月03日 10:37:04
- 2025年07月03日 08: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