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新春見聞)老年“爵士樂隊”的新春堅守

    (新春見聞)老年“爵士樂隊”的新春堅守

      中新社河南三門峽2月17日電 題:老年“爵士樂隊”的新春堅守

      中新社記者 闞力

      2月17日,中國農歷正月初八,在游人如織的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地坑院,一支配合默契的老年“爵士樂隊”搖頭晃腦、神情投入地敲著鑼鼓、拉著二胡,引得現場觀眾陣陣歡呼。

      這支由秦仙綢等七人組成的老年“爵士樂隊”是陜州鑼鼓書的書班。春節期間,她們從正月初一到初八,每天演出九場,幾乎場場爆滿,這讓秦仙綢倍感欣慰,“聽得人多了,喜歡的人就多了”。

      鑼鼓書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藝術,又叫“神鼓書”,集“敲、說、唱”于一體,主要流行于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帶。2021年,陜州鑼鼓書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秦仙綢是這支“爵士樂隊”的領隊,也是陜州鑼鼓書第四代傳承人,自幼從藝,至今已近50年。近些年,為保護傳承這一瀕臨消失的民間曲藝,她和老藝人們每逢節假日都堅守在地坑院為游客表演,春節更不例外。

      秦仙綢介紹,陜州鑼鼓書可追溯至古代敬三皇神戲曲形成之前,早期以鉸子、鑼鼓、箏伴奏,后逐漸加上弦樂器,主要為四股弦,當地人稱其為“四股弦書”。

      “以前多以盲藝人為主,每個書班四到八人不等?!鼻叵删I介紹,鑼鼓書的獨特之處在于一位藝人可以同時操作多種樂器,一人同時扮演多種角色,音色變換技藝高超,“其獨特的演唱形式是很多藝術難以模擬的”。

      “鑼鼓書的傳承一直是我的心病?!鼻叵删I告訴中新社記者,唱腔和鼓譜是口口相傳,沒有現成的文字資料,演奏者要口齒伶俐、有一定的表演才能,還得熟練掌握一門民族樂器,學習難度大,加之現在年輕人對傳統戲曲缺乏興趣,讓陜州鑼鼓書傳承變得越來越艱難。

      所幸的是,近年來,隨著有中國“地下四合院”之稱的陜州地坑院逐漸走紅網絡,吸引了大量游客來此聆聽陜州鑼鼓書這一曲藝視聽盛宴。

      如今,陜州鑼鼓書已被廣泛認為是中國的“架子鼓”和“爵士樂”,鑼鼓書演奏劇目也從傳統演變成流行,有唱出陜州特色美食的《陜州十碗席》,也有傳頌當地歷史文化和當下美好生活的《在陜之州》。

      “傳承需要創新?!鼻叵删I說,目前,她創辦了“秦仙綢陜州鑼鼓書傳習中心”,免費收徒施教,進社區教學,普及鑼鼓書非遺技藝。她還帶團隊與現代電音同臺演出,收獲大量粉絲。

      同時,這支老年“爵士樂隊”還積極借助當下流行的短視頻社交平臺,廣泛傳播演出視頻,線上線下同步傳承。

      一場演出下來,秦仙綢和團隊老藝人唱得酣暢淋漓,當記者問及“高強度表演身體是否受得了”時,她氣喘吁吁道,“觀眾越多越起勁兒,我們多演一場,陜州鑼鼓書的傳承就多一分希望”。(完)

    【編輯:黃鈺涵】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