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新春走基層)50年種糧的“加與減” 一代農人的“苦與甜”

    (新春走基層)50年種糧的“加與減” 一代農人的“苦與甜”

      中新網溫州2月18日電(周健 戴志勝 方孔德)“這麥子長得真不錯?!贝汗潉傔^,在家閑不住的浙江溫州瑞安種糧大戶項寶榮又在農田里轉悠,看一看1900多畝小麥的長勢。跟著他的腳步,可見麥田如一張綠毯鋪在大地上,一束束麥穗透露著新春的勃勃生機。

      “冬閑田”里種小麥,是這幾年項寶榮增加收入的一項舉措。2024年,他種植的小麥比去年增加了1000多畝?!叭ツ晷←湹膬r格達到1.43元每斤,政府還有種糧補助,所以說晚稻收割后種植小麥還是比較合算的?!彼榻B道,種得好的農田每畝能收500來斤麥子,到5月初麥子收割后就種上早稻,一年下來,一畝田可以收三季農作物。

    項寶榮檢查小麥的生長情況?!    》娇椎?供圖

      “精打細算”種糧的背后,是項寶榮多年來的經驗積累。據悉,今年63歲的項寶榮從事糧食種植已長達50年。最初的幾畝農田到現在的幾千畝,從他的“種田之路”中可以窺見一代農人的“苦與甜”,以及中國“三農”工作的發展歷程。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種田很苦,那個時候農機少,基本上靠人工插秧、收割稻子?!表棇殬s回憶道,1996年,他用上了第一臺糧食收割機,開啟了水稻生產農機化作業的道路,而隨著農田承包面積不斷增加,他的糧食收割機也經歷了五六次更新換代。

      2008年,項寶榮種植的農田就達到了3000多畝,長期雇傭60多名工人?!爱敃r每天凌晨三點鐘,我和家人就要起床為大家做早餐,最忙的時候工人達到了350多人,農場猶如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彼硎?,如今隨著農機的大量投入使用,農場長期雇傭的工人減到了10多人,最忙的時候也不過100人左右,就可以順利完成三四千畝的水稻生產作業。

      “現在種田靠機械,我們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輕松多了?!苯陙?,項寶榮在農機方面的投入達到了三四百萬元,擁有4臺收割機、5臺插秧機、10多臺耕作機械、17臺烘干機,另外還有4臺植保無人機。水稻生產從育種插秧植保到收割烘干入庫,全程實現機械化作業。

      除了勞動力的轉變,讓項寶榮感受最深的還是政策方面帶來的變化。2002年,由于種田效益低,一畝地的收入不足200元,許多農民進城打工,紛紛貼錢讓項寶榮種地。項寶榮為他們代交農業稅后,就可以免費種植農田。

      2003年1月,瑞安全面取消農業稅,成為全國在農業稅改革方面第一個“吃螃蟹”的縣級市。2005年,糧食直補、良種補貼以及農機補助等惠農政策接踵而至,加之農田水利、道路等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種田有了另一番氣象。

      如今,很多農戶紛紛搶租農田,農田承包流轉也從“買方市場”轉入“賣方市場”,租金“水漲船高”,每畝達到了500多元,每年的“租田戰”也成了種糧大戶們的心頭大事。

      “今年已經有3000多畝農田落實了,去年年底發放了200多萬元租金,之后預計還會再落實一些農田?!庇辛恕盎颈P”在手,項寶榮的心里輕松了許多。據了解,他還在瑞安市外的一些地方種植水稻,譬如今年就在溫州鹿城流轉了1000多畝地。

      新春伊始,項寶榮除了照看好小麥外,也早早準備起了春耕備耕工作,計劃3月3日就開始育種?!按汗澾^后又開始忙起來了,能夠在地里干活,我就感到高興,渾身舒坦?!彼χf。(完)

    【編輯:黃鈺涵】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