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鄉賢化身“村晚”導演 筆耕不輟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動力
中新網麗水2月21日電(邵燕飛 傅飛揚 葉俊彪)春節期間,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左溪村的文化禮堂里,一場“村晚”熱情開演——臺上載歌載舞、鼓樂齊鳴,臺下人頭攢動、掌聲不斷。

“不要小看一個村的力量,一旦組織起來,從編導、策劃、后勤、主持人到吹拉彈唱的表演者,可以說是人才濟濟,下至垂髫少兒,上至白發老人,都可以參與其中。我們把鄉村作為舞臺,最不缺的就是本土‘民星’和忠實粉絲?!蹦赀^七旬的慶元鄉賢、“村晚”導演胡恒鵬近日受訪時說。
胡恒鵬的“村晚”故事始于2017年。彼時,從未接觸過文藝行業的他認為自己導演“村晚”是班門弄斧。但在鄉情的感召下,胡恒鵬積極參加慶元縣舉辦的“村晚培訓班”,不斷強化自身能力,連續編導了7屆左溪村“村晚”。
“如今,山區農村留守老人的比例較高,有一臺專屬于他們的‘村晚’,既能烘托節日氣氛,又能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我認為‘村晚’的魅力在于根植鄉土,老百姓樂此不疲地參與進來,潛移默化中滋養了鄉村文明新風尚?!焙泫i說。
對于鄉村的守望,胡恒鵬的奉獻不止于“村晚”。自1989年作為地質礦產領域的科技人才引入慶元以來,胡恒鵬還為家鄉的發展大計和文化事業付出了許多心血。譬如20世紀90年代,他結合專業所長與實際情況,率先組織編制“慶元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執筆編寫地質災害相關內容7萬余字。
“鄉村振興離不開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我們要充分結合鄉土文化與現代文明要素?!焙泫i說。
正因如此,退休后的胡恒鵬仍然心系家鄉,堅持每天查閱古籍、考證歷史。他先后完成了《南宋名臣——胡紘》《明朝葉宗留和鄧茂七礦工起義》《情系家鄉》《松源胡氏總譜》4部共計100多萬字的書籍,豐富了慶元縣地方歷史鄉土文化的新內涵,得到當地民眾的廣泛贊譽。

慶元縣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人才流失是客觀存在的現狀,而關鍵在于如何破局——當地將以涵養新鄉賢文化為抓手,推崇新鄉賢精神,讓新鄉賢成為鄉村的形象“代言人”和發展“引路人”,把鄉賢的“軟實力”轉化為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完)

- 專題:2024年新春走基層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04日 11:45:04
- 2025年07月04日 08:29:11
- 2025年07月03日 12:07:18
- 2025年07月03日 10:37:04
- 2025年07月03日 08: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