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正月三林繞龍燈 古鎮非遺“點亮”元宵佳節
中新社上海2月23日電 題:正月三林繞龍燈 古鎮非遺“點亮”元宵佳節
中新社記者 王笈
“正月三林繞龍燈,旌旗鑼鼓鬧街村?!?月23日,元宵節前夕,“龍騰獅躍鬧元宵”活動在上海浦東三林舉行,長約120米的金色“巨龍”在三林老街上游弋飛騰。
三林鎮是中國龍獅運動名鎮,逢年過節都有龍獅表演,自古便有“東西兩廟碰頭會,雙龍共舞風頭足”的盛況。據三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主任唐崢華介紹,浦東繞龍燈又稱“三林舞龍”,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天龍獅隊表演的)巨龍更重,舞龍的人更多,對舞龍者的體能、彼此間的協作要求更高,場面更加恢弘盛大、變化多端?!?/p>

“今年是農歷龍年,我們從年頭開始一直特別忙,最忙時一天要趕四五場活動?!鄙虾H铸埅{隊負責人趙文強入行已有10多年,對龍獅行業的變化深有感觸,“現在的(龍獅隊)隊員更年輕了,舞龍舞獅項目在校園的普及越來越廣。弘德揚善、忠義崇禮是龍獅精神的重要元素,我們在教學和普及過程中也會把這種精神力量傳遞給學生?!?/p>
“龍獅之鄉”三林,還有“廚藝之鄉”的美名,當地人包湯圓、做塌餅的技術均屬上乘。老街旁的民俗參與區內,古鎮居民正現場包制湯圓和塌餅??雌饋怼皥A圓塌塌”的塌餅,滬語諧音“太平”,是上海郊區盛行的一道傳統點心。一位手法嫻熟的老阿姨告訴記者,塌餅能包豆沙、菜肉等各種餡,過年過節做塌餅,圖的是和和美美、太太平平。
三林刺繡、三林瓷刻等非遺展位前亦是熙熙攘攘,不少游客正通過DIY的方式,感受當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其中,三林刺繡已有700多年歷史,古稱“筠繡”,是一種用繡針引彩線、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傳統手工技藝,包含70多種工藝、130多種針法,繡品色彩豐富,風格淳樸秀麗。
“三林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現有1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上海市內非遺項目最多的一個街鎮,鎮上對傳承民俗文化非常重視?!痹谔茘樔A看來,年節中的民俗活動是展示和保護非遺的重要途徑之一,非遺融入古鎮居民生活,使得居民可以一起參與到古鎮文化記憶的傳承和保護中。(完)

- 專題:網絡中國節·元宵節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06日 10:05:12
- 2025年07月06日 10:04:50
- 2025年07月06日 09:43:06
- 2025年07月05日 20:59:54
- 2025年07月05日 09: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