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聲里的嶺南端午:槌起百舸競 浪涌萬槳飛
中新社廣州6月1日電 題:鼓聲里的嶺南端午:槌起百舸競 浪涌萬槳飛
中新社記者 王堅
起龍、采青、賽龍、招景、趁景、藏龍、散龍……每到端午節前后,廣東的一系列龍舟活動中,人們都可以聽見各種鼓聲。
“咚!”四月初八的第一聲擊鼓悶響,在每年的“起龍”儀式中,是廣東龍舟季必不可少的一環。這種“水下藏龍”的智慧與嶺南氣候特性有關,利用河涌泥隔絕南方濕潤多雨的空氣,可防止木材被蟲蟻蛀蝕或者船身腐化開裂,使龍舟得以代代相傳。
“咚!咚!咚!”廣州車陂涌的龍船賽上,鼓點如炮彈炸響。放眼兩岸居民樓的屋頂、陽臺,早已被圍觀的鄉親們擠得水泄不通,這是廣東龍舟賽的一個縮影。今年廣東龍舟賽事呈現“全域聯動、跨界破圈”的特征,全省430余場活動預計吸引超6萬人參賽。
在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那狹窄如腸的L型水道,鼓點則擊打出了驚心動魄的“變奏”,劃手們要操控25米的疊滘龍舟在高速行駛中“漂移”過彎,除了L彎,還有C彎、J彎、S彎……岸上的觀眾也在一幕幕“極限挑戰”中大飽眼福。

與此同時,廣東各地正以創新“旋律”,將傳統龍舟賽的鼓聲匯成更廣闊的“交響樂”。其中,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結合廣州國際體育嘉年華、文旅邀約大會等活動,打造“賽事+文商旅科教”多元消費場景;而在廣州海珠濕地龍船景系列活動上,“亞洲飛人”蘇炳添還跨界參與了龍舟賽。
為迎接第十五屆全運會,廣東茂名、揭陽、江門、汕尾等地都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賽事。

值得一提的是,順德杏壇的夜色里還有“另一種鼓點”。傳承龍舟說唱的老藝人胸掛小鼓小鑼,槌尖在鼓面上輕快跳躍:“力拔山兮氣蓋世……”那短促詼諧的節奏,伴著木雕小龍舟的旗幟在晚風中輕揚,講述著水鄉的家長里短與英雄傳說。
端午過后,當所有競逐的激情與吶喊漸漸平息,“藏龍”與“散龍”的儀式也悄然啟幕:在一種截然不同的、帶著深沉敬畏的鼓聲中,那承載了榮耀與拼搏的龍舟,被緩緩送回保護它的河涌泥中。接著,嶺南民眾會舉辦散龍活動,將龍船標存放在祠堂,聚在一起吃過“龍舟飯”,這一年的龍舟季便正式宣告結束。
龍舟季里,普通的鼓槌,承擔起了指揮、溝通、傳承的重任。而文化的力量,就藏在這敲敲打打、實實在在的聲響和行動里。(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08日 18:10:13
- 2025年07月08日 12:55:44
- 2025年07月08日 11:29:09
- 2025年07月08日 10:26:37
- 2025年07月08日 1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