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天津解鎖非遺傳承新路徑:從“窯火孤盞”到“數字資產”的破圈實踐

    天津解鎖非遺傳承新路徑:從“窯火孤盞”到“數字資產”的破圈實踐

      中新網天津6月10日電 題:天津解鎖非遺傳承新路徑:從“窯火孤盞”到“數字資產”的破圈實踐

      中新網記者 孫玲玲

      近日,在天津天開園召開的“非遺數據資產與金融創新”發布會上,全國首筆非遺數據資產質押融資落地,全國首單非遺數據資產服務信托正式發布。

      作為實踐主體,天津靜象空間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率先完成非遺數據資產評估,成功實現上述兩大突破,跑通非遺數據“采集-確權-評估-入表-融資-交易”全流程閉環,讓“沉睡的數據”變為“流動的資本”。

    近日,在天津天開園召開的“非遺數據資產與金融創新”發布會上,全國首筆非遺數據資產質押融資落地,全國首單非遺數據資產服務信托正式發布。(南開大學 供圖)

      2016年,還在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讀碩士的屠金歌和于慧慧,在一次活動中,踏入了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的古吉州窯遺址。在那里,她們第一次邂逅了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木葉盞,剎那間,二人就被它的獨特美感和精湛技藝深深吸引。然而,這么美的作品、這么精巧的技藝,卻面臨著傳承的難題。

      “不能讓老祖宗的智慧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消逝!”屠金歌與于慧慧一拍即合,以木葉盞為突破口,踏上了一條融合傳統技藝與創新手段的探索之路。

    木葉盞,吉州窯獨創的制瓷瑰寶。(南開大學 供圖)

      在產品設計上,她們與匠人攜手突破傳統邊界,鼓勵匠人研發新品種,比如通過工藝結合研制出永不褪色的冰藍木葉盞,一經在電商平臺亮相,一周便創下50萬元的銷售佳績,讓匠人收入超越過去三年總和。同時,她們敏銳捕捉時代風向,借助電子商務、網絡直播、眾籌等新興渠道,讓木葉盞從深巷走向廣闊天地,走到年輕消費群體面前。

      “木葉盞不僅是一件瓷器,更是千年文化的載體?!庇诨刍壅f,隨著木葉盞的“破圈”,越來越多的非遺手藝人主動伸出合作之手。如今,靜象已深度對接200多位非遺手藝人,匯聚超10000種非遺產品。

      非遺傳承如何既能守住技藝根基,又能讓文化真正“流動”起來、“傳播”開去?在持續探索中,她們找到了答案——讓非遺技藝通過“數據新生”重獲時代生命力。

    屠金歌(左)和匠人在溝通工藝流程。(南開大學 供圖)

      “就拿木葉盞來說,從一片樹葉的精心挑選標準,到釉料調配的精準比例,再到柴窯燒制時溫度與時間的微妙變化,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步驟,我們都精準記錄,把它們轉化為可存儲、可分析的數據?!庇诨刍壅f。

      現在,她們已經對168種非遺代表性項目進行了數字化呈現,數據庫總量達到20多萬條。團隊還定期回訪非遺手藝人,追蹤非遺技藝在傳承過程中的演變,及時更新數據庫內容。

      這些傳統技藝的“數字基因”能不能轉化為推動非遺傳承的動力呢?今年1月初,天開高教科創園迎來了首個數據資產登記評估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由天津數據資產登記評估中心設立,可以為天開園企業提供一站式、專業化的數據資產價值化解決方案。中心設立后,迅速和天津靜象空間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合作,共同探索非遺數據資產化與金融服務創新路徑。

      在這個過程中,首個難關便是確權標準的缺失。團隊歷時數月,走訪數十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法律專家與技術人員,制定出涵蓋技藝流程、作品版權、數字成果等多維度的確權方案。于慧慧說:“以木葉盞為例,我們將原料配方、燒制工藝、數字化影像資料等數十項數據要素納入了確權范疇,使其可追溯、可驗證?!庇诨刍壅故局到y里的檔案說道。

      于慧慧欣喜地說:“我們目前的入表金額接近300萬元,最終采用收益法評估的價值更是超過了一千多萬。這些非遺代表性項目實現了從‘文化符號’到‘價值載體’的質變?!?完)

    【編輯:惠小東】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