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夏:啤特果“跨界”美妝 藏裝電商“出圈”
中新網蘭州6月11日電 (張婧 程濤)在甘肅省臨夏縣的山間地頭,這片位于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帶的縣域,7.5萬畝啤特果樹正舒展枝葉。這種形似梨、味甘澀的西北特有果實,曾是臨夏縣的生態底色,亦是當地農民增收的傳統依托。
但長期以來,鮮果銷售的單一模式讓產業陷入“靠天吃飯”的困局。如何讓“綠葉子”變成“金果子”?臨夏縣將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那里有一家全球玻尿酸行業龍頭企業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與濟南高新區對接中,臨夏縣了解到上述公司的生物科技研發能力,經過前期調研,雙方決定以啤特果原液為核心開發護膚產品。作為甘魯兩省重點產業協作項目,合作成立華熙濟高生物科技(甘肅)有限公司,是甘肅省首家化妝品新原料生產企業。
華熙濟高生物科技(甘肅)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尹始杰說,為了實現全產業鏈生產的目標,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100萬元,提升改造項目廠房及倉庫改建,啤特果原液生產設備均已落位安裝,目前正在有序調試生產設備。預計2025年8月投產,當年可實現產值1000萬元,計劃吸納100多人就業,年收購啤特果50噸至100噸。

在產品研發上,首套啤特果凝時淡紋系列化妝品配方已完成,針對西北干燥、高紫外線環境下的肌膚問題設計,同時推進12種配方體系的適配研究,并探索為華熙生物旗下品牌供應特色原料。為提升技術能力,臨夏選派7名大學生赴華熙總部參加研發和管理培訓,推動產品開發向更廣闊市場延伸。
無獨有偶,臨夏縣的傳統商貿優勢也在東西協作中被激活。這里從山東濟南招商引資,引入合資公司并成立甘肅盛州服飾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民族鞋帽服飾及手工藝品生產銷售,利用電商平臺開設賬號,在直播間進行分班次直播,目前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月銷售額達250多萬元。

該服飾公司銷售經理張海朋介紹說,公司務工的80余名當地婦女,多數曾是就業困難人員。通過公司與婦聯合作的裁剪、縫紉培訓班,她們掌握了民族服飾制作技能,實現計件制就業,月收入3000元至6000元不等。
從田間到車間,從鮮果到美妝原料,從傳統工藝到電商銷售,臨夏縣對資源深度挖掘:啤特果從單一農產品變為生物科技原料,藏式服飾通過現代營銷走向更廣闊市場。這期間,東西部協作帶來的資金、技術和理念,成為這一轉變的重要推力。(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1日 20:12:46
- 2025年07月11日 14:51:23
- 2025年07月11日 14:28:02
- 2025年07月11日 09:37:48
- 2025年07月11日 09: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