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化觀察:三大“世遺”如何美美與共?
中新網杭州6月14日電(林波)西湖文化景觀的煙波畫橋、中國大運河(杭州段)的千年流淌、良渚古城遺址的文明曙光——杭州的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不僅是這座城市的驕傲,更是中華文明奉獻給世界的瑰寶。
眼下,杭州正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路徑,讓三大遺產“聯動共享”,形成獨特的“世遺群落”效應。那么,三大“世遺”如何美美與共?
6月14日,中國第20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浙江省文物保護利用協會會長、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長、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特聘專家楊建武受訪時表示,若將大運河比作盤亙中華大地的巨龍,良渚和西湖便是這條巨龍上對稱的雙眼,“三大遺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屬罕見”。

在楊建武看來,對于杭州而言,“聯動”是凝聚“世遺”合力的關鍵,“共享”是激發“世遺”活力的源泉,“創新”是永續“世遺”發展的動力,“對話”是深化理解“世遺”的橋梁。
如何實現聯動?楊建武提出:“首先要加強聯系,頻繁互動;其次要聯手行動,聯合推廣,形成優勢疊加效應?!?/p>
與“聯動”同步進行的“共享”則是激活“世遺”活力的關鍵。這也需打破地域界限,在保護理念、科技應用、實踐經驗等方面互通有無,實現“共融共生、一榮俱榮”。
以杭州近日舉行的“聯動與共享——世界文化遺產創新發展對話”活動為例,該市邀請北京、麗江各地專家學者,讓申遺“進行時”的項目汲取“完成時”的經驗,進而更好地邁向文明的“將來時”。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態遺產與社區發展教席首席專家、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杜曉帆看來,隨著人類交流日益頻繁,對外部世界接觸增多,文化遺產研究的視野逐漸擴大,“如今,人們不再孤立地看待某一文化現象,而是將其置于更廣闊的環境中,探尋其與其他地方的聯系”。

浙江擁有“萬年上山、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韻、百年紅船”的厚重歷史,古跡遺存、文獻典籍等文化資源更是燦若星辰。
跳出杭州看世界遺產之城發展,如何構建協同發展新生態?
楊建武以浙江省文物保護利用協會為例,其正推動“專業聯動”,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博機構資源,搭建理論研究與技術創新平臺,同時,通過古跡遺址、文物數字化、文旅融合等專業委員會,促進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
尤其是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核心動力。浙江省作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正積極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的新路徑。
將目光放在杭州良渚遺址古城公園,其正利用虛擬化、數字化展示,豐富遺址展示體系,建成良渚古城數智體驗館,投入多個互動裝置,讓民眾能夠真正“看懂良渚、讀懂良渚”。
“數字技術讓良渚文明‘動’了起來,文創產品讓大運河漕運文化等飛入尋常百姓家?!痹跅罱ㄎ淇磥?,數字技術增強了文化傳播力,更讓“世遺”美美與共。
他建議,未來要加強國際交流,探索“遺產群落”協同發展模式,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中國方案。(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4日 10:16:35
- 2025年07月14日 08:56:04
- 2025年07月14日 02:32:34
- 2025年07月14日 02:32:22
- 2025年07月14日 0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