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南昌“舌尖融合”創業記:食物牽引兩岸人心
中新社南昌6月15日電 題:臺胞南昌“舌尖融合”創業記:食物牽引兩岸人心
作者 朱瑩 吳敏
正值飯點,位于江西南昌的“引心”臺灣餐廳內,混合了一口腸、花枝丸、芋泥卷、甜不辣、五香卷的臺灣風味拼盤,再輔以極具江西口味的辣醬,臺胞李金陽將菜品放至出餐口,其妻子江奔端走菜品穿梭于方桌間。
今年43歲的李金陽來自臺灣新北市,深耕餐飲行業20余載,2017年“登陸”上海從事菜品研發工作,與彼時從事兩岸貿易工作的江奔結緣,2019年倆人結婚并來到妻子的家鄉南昌。他們將從臺灣各地搜羅的美食帶到南昌,將臺灣味道與西餐、江西口味相結合,開啟“舌尖融合”創業記。

當臺灣菜遇上江西菜,會碰撞出怎樣的滋味?李金陽回憶說,創業初期,南昌正發展夜市經濟,倆人擺攤“試水”售賣臺灣小吃,結果頗受歡迎。
在他看來,臺灣菜比較“大雜燴”,藏著中華“基因密碼”,各地飲食在臺灣發展、融合、創新,“例如臺灣三杯雞起源于江西三杯雞,客家人將做法帶至臺灣后,進行改良創新,還有蔥油餅、蚵仔煎等,很多菜品都能體現出‘本是同根生’,也證明只有融合發展,路才會越走越寬”。
鹽酥雞、客家咸豬肉、黑松露鵝肝飯、臺式冬瓜茶……李金陽餐廳里的特色美食吸引了無數老饕前來尋味。周末飯點,小店坐滿了客人,交談聲混雜下更顯“煙火氣”。
李金陽系著圍裙,在廚房里專心做菜,鮮少與人交談,略顯“神秘”;大廳內,江奔則招呼客人落座,拿著菜單熱情地介紹菜品,倆人配合默契。一句“廚師是臺灣人嗎”便可打開話匣,若多次光顧或對臺灣菜很感興趣,則可解鎖“隱藏菜單”——姜母鴨、麻油雞等正宗臺灣菜。
接受采訪時,李金陽的靦腆、不善言辭與其江奔的話癆、待人熱情形成“反差萌”。李金陽自稱是“i人”(MBTI人格測試中代表內向型的性格特征),工作上負責做菜和菜品研發;其妻子則是“e人”(MBTI人格測試中代表外向型的性格特征),負責外場、采購和充當丈夫的“嘴替”。

為讓臺灣美食文化深入人心,江奔常擔任“美食導覽員”,向顧客講述臺灣菜“舌尖”上的故事。李金陽輾轉多地采購米酒、胡麻油、地瓜粉、仙草蜜等食材,甚至種植九層塔,還原臺灣風味,并不斷開發融合創意菜品。
“從臺灣到大陸有適應的過程,但我的根就在這里。這里有我太太、女兒,還有因美食結緣的很多朋友,這個根已長成大樹?!崩罱痍栒f,目前,他正計劃再開一家臺餐酒館,并打算拍視頻推廣臺灣菜。
三尺廚房嘗百味人生,味覺記憶牽動文化共鳴。在李金陽眼里,“引心”餐廳更像一個中轉站,是拉近兩岸同胞之間距離、增進彼此情誼的一個載體,大陸食客來店里尋味臺灣美食,臺灣游子來此撫慰“胃中鄉愁”。
暮色四合,李金陽備菜、開火,香味四散,又有食客循味而來。正對“引心”店門有一幅字——“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李金陽解釋說,這是李白的一句詩,也是“引心”店名的由來,“我們希望以食物牽引兩岸人心”。(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06日 11:57:33
- 2025年07月06日 10:05:12
- 2025年07月06日 10:04:50
- 2025年07月06日 09:43:06
- 2025年07月05日 23: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