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藥1天只能吃幾片,有些孩子卻一次吃幾十片……
“6·26”國際禁毒日前夕
國家禁毒辦發布
《2024年中國毒情形勢報告》指出
⬇️⬇️⬇️

在毒品濫用問題上,國內濫用物質種類發生結構性變化,麻精藥品和未列管成癮性物質濫用快速蔓延,濫用人數不斷增多,青少年濫用問題突出。全年查處35歲以下濫用人數7.6萬人次,占查獲濫用麻精藥品總人數的86.4%。
這意味著,新型毒品已“盯”上青少年群體。
何為新型毒品?其危害體現在哪些方面?防治存在哪些困難?近日,記者采訪云南省藥物依賴防治研究所副主任醫師、昆明醫科大學兼職教授鄧媛,對以上問題進行解答。
記者:什么是新型毒品?其特點是什么?
鄧媛:所謂“新型毒品”主要是相較于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傳統毒品而言,后續出現的合成毒品的稱呼。它們種類繁多、層出不窮,難以防控。




新型毒品具有新穎性、迷惑性、受眾青年化等特點。大部分新型毒品被包裝成跳跳糖、巧克力、餅干、日常飲料等零食,青少年容易因此掉以輕心,因誤食導致成癮。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大眾對海洛因、可卡因等傳統毒品的認識較為廣泛,卻沒有深刻認識到新型毒品的危害,許多青少年成癮后,仍然不知道自己使用了毒品。
記者:新型毒品的危害有哪些?
鄧媛:現在有這樣的一種流行趨勢,原來使用傳統毒品的人群因為難以獲得傳統毒品轉而使用有成癮性的處方藥或者非處方藥物替代濫用。青少年群體亦是如此,許多青少年通過“OD”(overdose 過量用藥)群分享信息,學習如何使用這些藥物獲得“快感”。
例如,原本是止咳藥的右美沙芬,正常人用于止咳一天僅吃幾片,“OD”人群會一次性服用幾十片或上百片,從而體驗分離性幻覺。麻醉藥依托咪酯被添加到電子煙中,吸食后“讓人感到特別舒服”。這些麻精藥品如果用于治療疾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就是藥品,如果是為了追求特殊的感受過量服用或者去濫用時,就是毒品。




過量服用這些藥物會對中樞神經產生損害,人在幻覺和妄想的支配下會產生過激行為,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其中一些還可能導致癲癇發作、焦慮抑郁。此外,所有毒品都要經過全身代謝,對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有損害,如果長期濫用,對身體的危害非常大,還可能致死。更重要的是,一旦成癮,個人的生活都會圍繞毒品展開,孩子不能上學、大人無法上班,基本無法執行正常的家庭功能和社會功能,深陷毒品的漩渦中難以自拔。
記者:新型毒品的防治存在哪些困難?
鄧媛:許多成癮性物質從發現濫用到列管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我國目前列管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共500多種。如右美沙芬在列管前,老百姓在普通藥店就可以購買,列管后就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按規定管理藥品和進行治療,非法濫用就是毒品。然而,一旦國家列管了一種藥物,成癮群體又轉向使用沒有列管的藥物或者新精神活性物質,變成“你追我趕”的游戲。還有很多新精神活性物質,將其認定為毒品開始打擊后,只要稍稍改變其化學分子式,就能從毒品名單上“逃脫”,進入真空期,繼續被濫用。

根據《中國禁毒報》編輯部2024年9月整理記錄,我國現已列管509種麻醉品和精神物質(包括123種麻醉藥品、166種精神藥品、220種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合成大麻素類物質,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嚴的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新型毒品的大多是青少年,甚至還有10多歲的孩子。發現濫用后,很多家長和孩子常常求治無門,因為成癮需要專業的藥物治療和心理行為治療,許多醫院并未開設??崎T診,社會上能夠提供專業咨詢及治療的機構也相對較少。所以,這也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最主要的困境,也提示我們治療系統尚待進一步完善。
記者:青少年如何避免沾染新型毒品?
鄧媛:首先必須主動學習新型毒品知識,并了解其危害,提高警惕性。要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要盲目追求時髦與刺激。在交朋友時,避免與使用毒品的人交往。
此外,要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培養適應社會、應對生活事件以及人際交往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情緒低落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方式,而非尋求藥品獲得短暫的解脫和安慰。

在KTV、酒吧等娛樂場所時,要提高警惕,確保食物不離開你的視線。不要接受陌生人遞來的卷煙、電子煙、食品或其他物品。
如果發現新型毒品成癮,建議到專業機構進行咨詢和治療。以云南省藥物依賴防治研究所為例,會通過心理咨詢、健康教育、門診強化治療、精神和軀體障礙識別處理、家庭治療與社會支持等多個方面開展治療,幫助青少年重回正軌。
作者:陳靜 陳晨 洪沂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22日 11:57:03
- 2025年07月22日 11:14:15
- 2025年07月22日 11:13:17
- 2025年07月22日 10:36:18
- 2025年07月22日 09: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