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四川峨邊:一座深山村落的蝶變之路

    四川峨邊:一座深山村落的蝶變之路

      中新網樂山6月10日電 題:四川峨邊:一座深山村落的蝶變之路

      作者 單鵬

      走進茗新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畫卷:村道寬敞整潔,曾經破舊雜亂的房屋,被色彩鮮艷、獨具民族特色的民居所取代。房前屋后的小菜園綠意盎然,婦女們聚在一起巧手刺繡,老人們在新居前悠閑地烤著玉米和土豆,愜意地享受著時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從幼兒園傳出。

      茗新村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距縣城約8公里。茗新村所在的區域,二十多年前曾是一個勞教農場。2005年勞教農場搬遷后,來自四川美姑、甘洛等大小涼山8個區縣的1200多名彝族民眾自發聚居至此,因此這里又被稱作“八縣村”,戴上了“三不管”的帽子,一度被貧困所困擾。

    圖為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茗新村航拍圖?!⊥趵?攝

      轉機發生在2016年:四川省出臺相關舉措,加強對跨區域自主搬遷農民屬地化管理,確保脫貧奔康不落下一戶一人。新林鎮鎮長韓平接受采訪時表示,2017年11月,峨邊成立新林鎮茗新村,全面開啟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完成了10戶彝家新寨、143戶易地搬遷安置房建設,并改建了64套農村廉租房。在建好新房的同時,新林鎮積極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新建高標準進村道路。

      “2017年我剛到茗新村工作的時候,村里幾乎都是‘爛房子’,幼兒園和小學都是板房,操場也坑坑洼洼。如今,村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避麓逵變簣@教師廖樹英感慨說。

      住上好房子只是起點,讓村民的腰包真正鼓起來,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茗新村的產業發展方面,中藥材是亮點之一。2020年,該村建成天麻立體無土栽培基地。韓平告訴記者,專業檢測顯示,茗新村種植的天麻藥效非常好,天麻素含量達到0.53%,遠超藥典標準。

      在茗新村,返鄉創業的四川健寶中藥材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平采用“工廠化+林下種植”模式,流轉2000畝林地,手把手教村民種植技術。在他的帶動下,茗新村參與天麻種植的村民從最初的寥寥幾戶,逐步擴大到十幾戶。30多歲的尼里烏了是村里第一個種植天麻的村民。尼里烏了患有小兒麻痹癥,走路不便。趙平沒有嫌棄他,而是耐心地教他種植天麻。第一年尼里烏了只種了半畝地,但利潤比較可觀,今年他將天麻種植面積擴大到5畝。過去,尼里烏了主要靠飼養家畜和種竹苗為生,收入有限;如今,天麻成了他的主要收入來源??恐@份收入,尼里烏了重拾生活信心。

      除了天麻種植產業蓬勃發展之外,茗新村也在積極探索文旅產業的發展路徑。茗新村打造了“彝步千年·文旅新寨”綜合體,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將彝繡、彝族歌舞、彝醫彝藥等民族非遺融入產業發展。游客在這里不僅能品嘗到地道的民族美食,還能參與傳統民俗活動,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居住環境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增進了鄰里關系,改變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在村寨治理上,茗新村創新采用“德古工作法+親情工作法+積分超市管理”模式?!暗鹿拧弊鳛橐妥鍌鹘y糾紛調解者,在村寨治理中發揮獨特作用。結合“親情工作法”,他們以情感為紐帶,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各族村民交往交流交融。

    圖為茗新村兒童在幼兒園課堂上拼積木?!⊥趵?攝

      另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教育觀念的改變。廖樹英回憶說,過去,許多家長對孩子教育關注不足。隨著手機普及和信息接觸面的擴大,家長們不僅能用普通話與老師順暢交流,更是主動關心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成長、學習情況。同時,得益于“學前學普”,茗新村的適齡兒童能夠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孩子們的普通話水平大幅提升,性格變得活潑開朗?!绷螛溆⒈硎?,“進入小學后,孩子們能夠展現出更強的學習適應能力,這將為后續學業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完)

    【編輯:張子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