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區域觀察:民企“青藍接力”折射產業“向新力”
中新網溫州6月12日電 (張益聰)“對新老兩代溫州人來說,‘想盡千方百計’是我們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共同法寶?!?025年年初,作為接棒溫州閥門行業領軍企業的“80后”領導者,楊聰還接任了龍灣區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下稱:龍灣區新企聯)會長,而“雙重接班”則成為浙江區域發展向“新”而行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溫州灣新區、龍灣區“兩區一體”,錨定科創、產業、樞紐新城定位,著力打造濱海幸福港,在此,更多創新故事悄然醞釀的同時,傳統產業集群也逐步折射出民營經濟“向新力”的弧光。

新生代:“創新就是創業”
“新生代企業家有自己的使命——創新就是創業。傳統產業更是如此?!睏盥敱硎?,在龍灣區新企聯成員中,超35%擁有海外留學背景,近四成涉足數字經濟、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如其所言,市場風口求新,傳統企業求變。2011年,楊聰從父輩手中全面接手企業的生產經營后,在傳統工業基礎上,“想盡千方百計”磨礪技術、砥礪創新,是他長久以來的戰略規劃。
為此,楊聰牽頭組建浙江省高新技術特殊閥門研究開發中心,以及浙江省級石化特種閥門技術研究院。目前,楊聰及其團隊已連續攻克超高溫、超低溫等特種閥門技術,完成國家級項目7項、省級科技項目20余項,9類新產品達國際領先水平。
多年創新鋪路,讓楊聰的企業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頭部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并成功打破國外產品在閥門控制環節的技術壁壘,實現“老樹開新花”,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強大市場韌性的寫照。

新挑戰:“求生就是求索”
“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在發展路上,求生就是求索?!弊鳛椤?0后”企業家,陳凱雷在溫商回歸浪潮下,帶領傳統酒業企業完成電商轉型,并在逆境中求生,開辟出酒類零售新模式。
2013年,陳凱雷在企業成立電商部門,并實現首年線上銷售500萬元。此后,他進一步推出“O2O+無人售貨機”等新模式,持續擴張酒業新零售版圖。
然而,2022年開始,隨著新零售市場萎縮,陳凱雷急需為企業發展謀劃新出路,一方面,他帶領企業回歸線下門店銷售模式,為企業求生托底;另一方面,他引導企業轉向直播賽道,塑造產品品牌影響力。
在“線下+直播”雙線運營模式的驅動下,陳凱雷帶領企業完成品牌連鎖化發展,并將線下門店拓展至近百家,有效推動該企業從廠房產業到一體化綜合型交易賣場的轉型升級。
照陳凱雷的話說:浙江全域的高度數字化,為企業求變、求存留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格局:“空白就是失敗”
“我做藝術教育,如果在鄉村留下空白,實質就是失敗?!?011年,董衍滔還是瑤溪村村委會主任,他深刻意識到鄉村文藝資源的匱乏,并切實看到了當年龍灣優質藝術教育資源稀缺的痛點。
于是,彼時的董衍滔投入30萬元改建瑤溪村村口老辦公樓,興辦鄉村藝術學校。本著藝術普及的初心,董衍滔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對瑤溪村的孩子一律實行免費教學,至今這份承諾未曾有失。
然而,公益辦學并非一帆風順。2014年,董衍滔村干部任期結束,潛心投身公益教育事業,卻由于在樂清市柳市鎮調研不足,他“跳出瑤溪”普及藝術教育的構想僅維持了一年,就黯然退場,但這也令他明白——悶頭干不如眾人幫。
近年來,董衍滔聯合社會各界公益平臺,進社區、走學校、訪禮堂,更有文化館、團委、婦聯等參與,將公益文化和藝術教育的輻射半徑從龍灣區延伸至鹿城區。截至目前,在董衍滔組織下,公益培訓已惠及近3萬人次,并為鄉村孩子減免學費300余萬元。
誠然,在縮小“三大差距”的路上,除了看得見的物質差距,還有看不見的精神文化差距,而民營企業在此方面擔當社會責任大有可為。(完)


精選:
- 2025年07月09日 19:31:49
- 2025年07月08日 20:30:23
- 2025年07月08日 19:26:13
- 2025年07月07日 19:09:19
- 2025年06月20日 1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