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中新網評:從追風、踏浪到引潮,中國攜手世界向未來

    分享到:

    中新網評:從追風、踏浪到引潮,中國攜手世界向未來

    2023年10月08日 22: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北京10月8日電 題:中新網評:從追風、踏浪到引潮,中國攜手世界向未來

      記者 袁秀月

      當巨大的“數字人”踏江而來,與運動員共同點燃主火炬塔,當“你和我同住亞細亞”的歌聲飄蕩在集古老韻味和現代氣息于一體的西子湖畔,亞運會注定留下屬于杭州的特殊印記,世界也再次以亞運之名,看到了一個更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9月23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在浙江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圖為開幕式上國旗入場。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中國三次與亞運會結緣。1990年舉全國之力辦北京亞運會,“亞洲雄風”見證一個改革開放浪潮中渴望被看到的中國;2010年廣州亞運會“換個姿態辦盛會”,“樂享亞運”折射中國國力變化和國民心態轉變;2023年,大變局中的杭州亞運會以科技、綠色、融合之姿進入世界視野,向“未來”發出一次次的探索與追問。

      33年間,從盼望乘上亞洲雄風,踏上世界潮流,到有了潮起東方的自信與從容。三次亞運之緣,折射出堅持改革開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中國,邁出改變自己、擁抱世界、傲立潮頭的三大步。

    9月25日晚,杭州第19屆亞運會女子個人花劍決賽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館舉行,中國選手黃芊芊以15比8戰勝日本選手上野優佳,奪得冠軍。圖為中國選手黃芊芊奪冠后吶喊慶祝。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這種改變的體現,今天無處不在。亞運會是亞洲人的體育盛會,但對于中國人而言,它所承載的使命已可謂 “舉重若輕”。更加從容、自信、篤定的中國人,早已習慣了新一代運動員的率真和個性,能為他們的超越自我喝彩,也能為他們的遺憾與失利鼓掌安慰。走在亞運期間的杭州街頭,市民們的熱情中多了些輕松,既能為亞運速成英語,也能揭短式調侃當地的理發店。

      48歲的烏茲別克斯坦體操運動員丘索維金娜談到中國的變化時也說,中國人以前總好像很匆忙,急匆匆地去這又去那,沒人愿意放慢腳步。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后,中國人現在看起來已經變得從容了。

      從容背后,是底氣和實力的不斷提升。百年變局中,世界越來越“向東看”。過去十多天,亞運之城杭州向世界展現出它強大的科技力量。無論是公園里可充電的公共座椅、私人定制公交、智能指引路牌,還是路上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全部綠電供應的場館,亦或是數字煙花表演、零碳主火炬、錢塘兩岸的賽博朋克燈光秀,都向外界描繪出一個“未來之城”的現實圖景。

      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評價道:“我們可以期待本屆亞運會在許多不同方面樹立新的標桿。我們看到主辦方在充分利用中國以及杭州所具有的全部數字技術?!?/p>

    10月6日,杭州亞運會男子籃球決賽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舉行。菲律賓隊70比60戰勝約旦隊獲得冠軍。圖為菲律賓隊球員在頒獎儀式上“品嘗”金牌。 中新社發 史春陽 攝

      重大體育賽事是年輕人的舞臺。除了豪取201枚金牌的中國年輕選手,新一代的中國人,在本屆亞運會展現出的活力也廣受肯定。激情播報的“00后”播報員、頻頻出圈的賽場背景音樂,既暖人心又活躍氛圍,被網友評價為“沒有一首歌是白放的”。亞運會的志愿者和體育展示團隊中有不少“90后”“00后”,年輕人更懂年輕人,也更能自如地與世界互動。他們熱愛本土文化,也熟知國際潮流,能將厚重的歷史融入互聯網視角和全球視野,用富有創意的行動讓來自各國的運動員和觀眾在亞運實現心心相融,也讓中華文化呈現出別樣的吸引力,這何嘗不是一種文化自信的展示。

      潮涌三迭,每一次都比上一次走得更遠。杭州亞運會是新冠疫情后首次大規模、國際化人文交流盛會,亞奧理事會45個國家和地區會員全部報名參加,12500余名運動員相聚杭州。杭州亞運會為這場亞洲大家庭的“聚會”做足了“后勤工作”,引來運動員們花式點贊。亞奧理事會代理總干事維諾德·帝瓦里稱贊道:“很高興看到,經歷了疫情后,這屆亞運會激發了人們的興趣?!眮喼薮蠹彝ピ诤贾菪倪B心面向未來,從另個角度而言,也是對全世界發出的一個邀約。

    10月5日,杭州亞運會男子公路自行車賽在淳安界首體育中心公路自行車賽場舉行。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本屆亞運會趕上了中秋國慶長假,雙節假日經濟交出亮眼成績單,亞運會更是為杭州等周邊城市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強力拉動了疫情后旅游消費市場的復蘇。33年來,亞運始終與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伴而行。今年以來,亞太地區面對重重挑戰展現出經濟韌性,中國經濟繼續發揮引擎作用,展現出作為亞洲大國、世界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潮起亞細亞,攜手向未來。錢塘江奔騰不息,終將與大海交融激蕩,一起向前奔流。

    10月8日晚,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閉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圖為中國代表團入場。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改革開放45年來,三次辦亞運、兩次辦奧運,中國人面對世界的自信,已無需靠金牌來證明,亦不再需要通過舉辦國際體育賽事來呈現。但是,中國人對于體育的熱情,對于人類命運與共、文明交流互鑒的信念,一如既往、滿腔赤誠。

      再見,杭州亞運。你好,世界更好的明天。(完)

    【編輯:葉攀】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